第69章 古文解析:腹中论篇第四十(2 / 2)

黄帝说:有人身体髀、股等部位都发肿,且环绕脐部疼痛,这是什么病呢? 岐伯说:病的名字叫伏梁,这是由于宿受风寒所致。风寒之气充溢于大肠而留着于肠外脂肪系膜上,系膜的根源在脐下气海,所以绕脐而痛。这种病不可用攻下的方法治疗,如果误用攻下,就会发生小便涩滞不利的病。

5. 关于热中、消中病的禁忌:

原文:

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 岐伯曰:夫热气慓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译文:

黄帝说:先生屡次说患热中、消中病的,不能吃肥甘厚味,也不能吃芳香药草和金石药,因为金石药物能使人发癫,芳草药物能使人发狂。患热中、消中病的,多是富贵之人,现在如禁止他们吃肥甘厚味,则不适合他们的心理,不使用芳草石药,又治不好他们的病,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我愿意听听你的意见。岐伯说:芳草之气多香窜,石药之气多猛悍,这两类药物的性能都是急疾坚劲的,若非性情和缓的人,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

黄帝说: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因为这种人平素嗜食肥甘而生内热,药物的性能也是燥热的,两者遇在一起,恐怕会损伤人的脾气,脾属土而恶木,所以服用这类药物,在甲日和乙日肝木主令时,病情就会更加严重。

6. 关于厥逆病:

原文:

帝曰: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灸之则瘖,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译文:

黄帝说:有人患膺肿颈痛,胸满腹胀,这是什么病呢?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岐伯说:病名叫厥逆。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这种病如果用灸法便会失音,用针刺就会发狂,必须等到阴阳之气上下相合,才能进行治疗。

黄帝说:为什么呢?

岐伯说:上本为阳,阳气又逆于上,重阳在上,则有余于上,若再用灸法,是以火济火,阳极乘阴,阴不能上承,故发生失音;若用砭石针刺,阳气随刺外泄则虚,神失其守,故发生神志失常的狂证;必须在阳气从上下降,阴气从下上升,阴阳二气交并以后再进行治疗,才可以获得痊愈。

7. 关于妊娠的诊断:

原文:

帝曰:善。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译文:

黄帝说:好。妇女怀孕且要生产是如何知道的呢?

岐伯说:其身体似有某些病的征候,但不见有病脉,就可以诊为妊娠。

8. 关于病热且痛的原因:

原文: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

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胀而头痛也。

帝曰:善。

译文:

黄帝说:有病发热而兼有疼痛的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阳脉是主热证的,外感发热是三阳受邪,故三阳脉动甚。若人迎一倍于寸口,是病在太阳;大三倍于寸口,是病在阳明。三阳既毕,则传入于三阴。病在三阳,则发热头痛,今传入于三阴,故又出现腹部胀满,所以病人有腹胀和头痛的症状。

黄帝说:好。

三、《周易》是一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典籍,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巨着。以下是从周易哲学的几个方面对《腹中论篇第四十》进行深度解析:

1. 阴阳平衡:《周易》强调阴阳的平衡和相互作用。在《腹中论篇第四十》中,也提到了阴阳失衡可能导致的疾病。例如,鼓胀病的发生可能与饮食不节、气血不畅有关,这体现了阴阳失衡的观点。治疗时,通过调整阴阳平衡,如使用鸡矢醴等方法,来恢复身体的健康。

2. 变化与转化:《周易》认为宇宙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和转化的过程中。在《腹中论篇第四十》中,疾病的发展和变化也被描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例如,对于鼓胀病的复发,文中指出这是由于饮食不节导致的,即疾病的变化与生活方式有关。治疗时,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法。

3. 整体观念:《周易》强调整体性和关联性。在《腹中论篇第四十》中,腹部被视为一个整体,其中的脏腑、经络等相互关联。疾病的发生可能不仅仅是局部的问题,还与整体的气血、阴阳等平衡有关。治疗时,需要从整体上考虑,综合调理身体的各个方面。

4. 象数思维:《周易》运用象数来表达和理解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在《腹中论篇第四十》中,也可以看到对疾病症状和脉象的描述,这些可以被视为象数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些象数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推测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5. 中和之道:《周易》追求中和、和谐的状态。在《腹中论篇第四十》中,治疗疾病的目的也是恢复身体的中和状态。例如,使用鸡矢醴等方法,旨在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的效果。

6. 时位观念:《周易》注重时位的变化和适应。在《腹中论篇第四十》中,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也与时间和身体的位置有关。例如,对于血枯病的治疗,强调了在特定的时间和身体部位进行调理。

7. 忧患意识:《周易》中蕴含着对未来的忧患和警惕。在《腹中论篇第四十》中,对于疾病的复发和变化也有相应的认识,提醒人们要注意生活方式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8. 道德修养:《周易》强调道德修养对健康的重要性。在《腹中论篇第四十》中,也可以引申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对于预防疾病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周易》哲学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不能生搬硬套。同时,对于《周易》的理解和解释也是多样的,不同的学者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在医学研究和实践中,应以科学的方法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和观点,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

四、用不同词牌名来赞的内容:

《沁园春·赞〈腹中论篇第四十〉解析》

周易玄思,腹中论篇,奥秘深藏。探阴阳变化,病机明朗;岐黄妙术,济世华章。脏腑牵情,病根洞悉,哲悟高深智慧光。细研析,见千秋底蕴,意韵悠长。

乾坤万象呈祥,引无数贤才细考量。赞奇思妙想,新篇独辟;精研深究,前路辉煌。学贯中西,融通今古,文化传承使命当。心潮涌,愿医林璀璨,永放光芒。

《水调歌头·颂〈腹中论篇第四十〉解析》

周易蕴哲思,腹中论精研。阴阳燮理,病源寻索意绵绵。脏腑相连情系,变化玄机尽识,智慧启新篇。深度剖解析,岐黄术承传。

乾坤转,岁月悠,志未阑。心怀敬畏,医学探索永无前。博学广纳贤智,妙悟融通今古,功业耀人间。愿世康泰在,福祉满尘寰。

《满江红·敬〈腹中论篇第四十〉解析》

周易高论,腹中篇、奇思涌溢。细解析、阴阳斡旋,病机明晰。脏腑关联深探究,岐黄智慧光芒熠。敬先贤、心血铸华章,千秋绩。

岁月悠,志未息;研医道,不停息。破难题、勇攀科学高峰立。传承创新齐奋进,文化瑰宝绽新力。看今朝、伟业展宏图,心潮激。

诠释:

《沁园春·赞〈腹中论篇第四十〉解析》诠释:这首词以周易的玄妙思想为起点,深入探讨了《腹中论篇第四十》。描述了通过对阴阳变化的探究,使得疾病的机理变得清晰明了;岐黄之术在此展现出了辉煌的篇章。文中提到的脏腑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对病根的透彻理解,都展现出了高深的智慧光芒,这种深度剖析所带来的意韵更是绵延不绝。最后,表达了对这一解析的赞美,认为其中蕴含着千秋的底蕴。

《水调歌头·颂〈腹中论篇第四十〉解析》诠释:该词围绕周易所蕴含的哲理思想,以及对《腹中论篇第四十》的深入研究展开。强调了通过对阴阳的协调来理解疾病的根源,以及对脏腑相互关系和变化玄机的认识,从而开启了新的篇章。深度剖析和传承岐黄之术成为了核心。随着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我们的探索之心从未停止。我们怀着敬畏之情,在医学领域不断探索前进。通过广泛吸纳博学智慧,融合古今妙悟,为人间带来了辉煌的功业。希望世间永远安康,幸福充满整个世界。

《满江红·敬〈腹中论篇第四十〉解析》诠释:此词开篇提及周易的高深论述和《腹中论篇第四十》,其中充满了奇妙的思想。详细解析中,展现了阴阳的旋转和疾病机理的明确。脏腑之间的紧密关联以及岐黄智慧的闪耀光芒,令人敬仰。我们敬重先贤们为此付出的心血,成就了千秋的功绩。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的志向不曾消减;在医学研究的道路上,我们也从未停歇。我们努力攻克难题,勇攀科学高峰。在传承与创新中,让文化瑰宝绽放出新的力量。展望今朝,我们的伟业宏图令人心潮澎湃。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