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摇摇头。
“什么事?”
“有许多人说,眼下这些事情,都是大将军造成的。”
“???”
“什么意思?”李牧一头雾水。
“大将军您在那三城激起民愤,官员弹劾您,但大王被您蒙蔽视而不见;还有魏国原本都不想开战了,是您不答应他们的求和谈判,才有了第二次战争……”
桩老大沉默了一下:“如果不是您的决定,赵国根本不会到现在这个地步。”
李牧还能说什么?
即便这当中有贵族官员们在推波助澜,可百姓难道真的就没一点怨言吗?
百姓的智商,他从当初那句“畏畏缩缩武安君”的民言中就知道了。
“你信吗?”
桩老大摇了摇头:“大将军不是那样的人。”
不是那样的人……
李牧看向他身后的其他人,他们都避开了李牧的目光。
于是他懂了。
挥退了他们,让他们离开后,李牧走向郭开:“相国都知道?”
“知道又如何?”郭开摇了摇头:“赵国不止他一个人,官员间的勾结也不止这一个县,我虽是相国,可我手下也是要官员来办事的。”
“民言可畏啊!刚才那人还只是照顾你面子,实际情况……”
李牧忽然很累。
贵族的针对、官员的弹劾、大王的猜忌,远比不上百姓的怀疑来得伤害大。
“所以,大王怎么想的?”
郭开沉默了一下:“可能,君侯要休息一段时间了。”
……
邯郸城。
武安君打了胜仗要回来的消息传遍了邯郸。
但与以往对李牧的称赞不同,这一次人们都沉默了。
王宫。
简短的欢迎宴之后,赵偃留下了郭开和李牧。
“武安君,可知道情况了?”
“臣知道。”
赵偃心里被贵族整难受了,开始后悔当初太坚决没委婉点了。
但已经为这事闹到这个地步了,一旦后退又觉得不甘,更是会给他国、特别是本国官员们留下软弱可欺的形象。
骑虎难下,又因沉没成本不甘心结束。
而这时民间对李牧又有了许多曲解,甚至将眼下的事都怪罪到了李牧身上。
然后赵偃心动了。
不对官员认输,对百姓认输的话……
“武安君,可有良策?”赵偃最后带着不甘心问道。
李牧沉默以对。
当然有。
那就是彻底撕破脸,让他带着军队来一场铁血镇压。
在王权与屠刀之下,固然会有权贵选择鱼死网破,可大部分人还是惜命的,赵国终究不会倒,这条路也能走下去。
可在来邯郸的路上,郭开说他早就和赵偃提过了,但赵偃选择了无视。
那自己说还有用吗?
自己的话能比郭开还管用?
看到他沉默,赵偃明白了什么。
“是寡人草率了。”
当天夜里,有官员拿着百姓的谏言入宫,请求赵王体恤民情。
赵偃表示深感痛心,并一定让百姓安定。
第二天。
赵王派了另外一位将军去驻守南方,李牧则在国都处理军务。
第三天,有些告病在家的官员重新上值了。
第四天,赵国生活物资价格开始回落。
第五天,各地官府对匪患清缴进展突飞猛进,许多盗匪仿佛良心发现,要么遁入山林不见,要么前来官府自首。
李牧在府中静静看着赵国“恢复原样”。
也静静听着手下从民间打探来的消息。
“怎么大将军一回来就好了?”
“不会真是李将军在南边干了什么事吧?”
“李牧啊,他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人。”
“……”
几天来。
除了几个军中心腹将领外,朝中大臣里,只有郭开来看过他。
除了安慰和给他打气,还给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有官员拿着他祖父和父亲在秦国当官的经历,请求大王严查李牧。
“无非就是对本将的恐惧,怕以后又给他们带来麻烦。”
“可大王好像……”
“本来也不相信本将是吗?”
郭开没说话,神情有些沮丧。
这下反而轮到李牧来安慰他了:“相国,以前本将错怪了你,对不住了。”
当晚,两人都喝醉了。
第二天,一道王令传来:李牧暂时解下大将军之职、交出兵权,等王宫特使调查清楚再复职。
这一次,民间没人再为他鸣不平了。
百姓们对此出其的沉默。
李牧叹了口气。
自己终究还是被当成了大王和官员们讲和的棋子。
当晚,一封从相国府来的密信到了他手里。
【邯郸城军中诸将皆被调离,请大将军速速离开!】
李牧心中一动。
这里的军中诸将,很明显是指李牧的心腹。
郭开这意思,难道是那帮官员,解职了自己还不够,非要整死自己?
“大将军!外面来了位客商,说是要见您。”管家走来。
这个时候,还有人敢来见自己?
不一会,一位蒙着面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李牧挥退了管家。
“先生不是商人吧?”
吕不韦摘下蒙面的面巾,李牧顿时呆住了。
“老夫当然是商人。”
李牧咽了咽口水,尽量让自己的心平复下来。
“你不该来。”
“无妨,天下没人会杀老夫,也没人能杀老夫。”吕不韦很自信。
此刻表面上是两个人,实际上是四个人。
李牧沉默了一下。
“吕先生来此何事?”
“救人。”
“谁?”
吕不韦看着他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