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嘴上喊着蛮秦,实际却……(2 / 2)

“什么话?”

“郭开愿为大王和国师效死,用毕生精力为秦国的大业而努力,郭家及今后所有族人,愿为大秦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祝大王和国师万岁!”

嬴政、李缘:“……”

大殿内一时陷入了沉默。

李缘第一次感受到,小人是真不要脸啊!

这话在后世看来或许没什么,但在这个时代,这简直就是放下所有尊严只为了拍马屁……

金能脸都微微变红了:“郭开嘱咐说,这句话让在下务必当面说出来,他说写在信件里表达不出他的诚意……”

嬴政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你下去休息吧。”

“唯!”

等他走后,嬴政闭上眼深吸一口气道:“真不要脸!”

来自千古一帝的讽刺……

“其实我有些羡慕郭开。”李缘忽然说:“后世和我同年龄的人,因为社会的压力,都会有一种脱不掉长衫的难受感。”

“郭开这种为了进步而无耻至极的勇气……很好。”

虽然大部分人嘴上说着自己想进步,可别说职场中的真正弯弯绕,过年时家族聚会时,让你给那些面都没见过几次的远亲长辈敬酒,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难为情。

这时,锦陇带着一名蒙面甲士从殿外走来。

甲士将一封带着玄衣卫标志的信件递上,嬴政打开看过之后,让两人退下了。

“赵偃开窍了。”

嬴政轻笑一声,给李缘念起郭开的信。

“看不出来啊,这个恋爱脑居然能想到这个?”李缘着实有些惊讶,这和那个会把娼姬立为王后的赵偃不符啊!

“如你所说,他可能只是恋爱脑。”嬴政毫不惊讶。

秦国进行了这么久的动作,六国早就有许多人都看出了一些端倪,秦国如今在走的路比原来的要更好。

只是他们看出来又怎样呢?

由于现实的种种原因,他们没办法学。

别说已经积重难返的六国,哪怕是秦国,放眼整个秦国历史,能和嬴政一样给李缘这种绝对权力支持的君王都很少,最近几代秦王中,估计也只有孝公和中后期的昭襄王有这权力底气。

而现在,赵偃找到了机会,他学上了。

还是用李牧当挡箭牌……

说实话,嬴政都不得不承认这一计划确实很好。

时机上,有战争做遮掩;名义和动机上,由李牧来做;现实上,那里是新占的,赵国其他贵族的势力暂时无法延伸过去。

这简直是天赐之机!

赵偃能敏锐的抓住这一点,倒也还算个合格的王。

只可惜,终究是敌人。

嬴政在心里稍微把赵偃的威胁等级上调了一点。

当然。

真的只有一点。

在他眼里赵偃依旧算不上对手。

“所以,我们要暗地里使坏吗?”李缘问道。

嬴政摇了摇头:“何必要秦国来动手呢?六国贵族,哪一个能容忍赵偃这么干?”

“他还想着拿李牧当幌子?这倒有些意思。”

“他虽然看不惯李牧,但此等对赵国有益的事上,却还是能相信李牧的,就算李牧真的有反心,那也正好能为他赵国找出一个祸害。”嬴政冷笑了一下:“赵偃自以为聪明,却干了件蠢事!”

李缘想了想,知道了嬴政为何对此事不在意了。

没有实力的支撑,任何改革与变法都只是一纸空文。

这一点,想必有些死在变法里的帝王和将相会很认同。

赵国既没有和秦国一样有让其他国家不敢动手的实力,赵偃也没有和嬴政一样的绝对权威,他的手中的力量更是和嬴政的天差地别——嬴政有李缘这个后世人、有李斯这种名臣,他只有一个郭开……

想到这,李缘都笑了。

本来嘛,李牧应该也有些政事上的本事的,可赵偃自己不信任啊!

“这次,李牧会离开赵国的。”

嬴政忽然说道。

“你是说……”李缘想了下:“赵偃这个动作最终失败后,李牧因背锅会让他失去在六国的所有?”

“可如果有百姓对李牧同情呢?”

“你是不是忘了一件事?”嬴政说:“在煽动百姓这方面,除了你以外,大秦才是最厉害的?他李牧拿什么跟章邯斗?”

……

看着赵王给自己下达的命令,李牧有些恍然。

大王终于醒悟了!

终于知道要学习秦国了!

至于为什么要自己来干、以及让自己干了之后会有什么风险,李牧看出来了。

但他心里也希望赵国能强大起来。

所以他默认了赵偃的决定。

只是,他认为里面有些政策不合理……

他决定先按照自己的想法试验一下,如果真的不合理,再想办法将现实摆在大王面前,相信大王会改的!

于是随着他的命令,这三座还在赵军军事管制下的城池,迎来了大变动。

城池周围所有村落被重新划定,并且选取村中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村长,将那些作威作福关系户全部抓起来。

城中,所有官员都收到了最严厉的警告:不管任何人,一旦犯法,直接与民同罪。

对百姓,赵军真的做到了没拿一针一线,还在一些罪大恶极的衙役、官员、恶霸等被抓起来后,派遣士卒承担起了维持城中治安的责任。

短短几天,所有人对赵军和赵国朝廷的态度都大为改观。

除了一些被“欺压”的本地官员以外……

政策执行后的第六天。

对一些官员的调查取证终于完成了。

赵军按照律法将他们杀的杀、贬奴的贬奴,还以官府名义对一些因他们而死的百姓进行了一定补偿。

一时间,三座城池内百姓交口称赞、商人也拍手称快。

民心彻底归属了赵国。

这些学习秦国而来的政策是真的好,但李牧知道,这只是因为自己在这。

就拿赵军不侵扰百姓这一点来说,换其他任何一个将领来,估计都会有将士不听话,是李牧靠着个人威信压制住了赵军士卒。

对本地官员的束缚,也是因为赵军在这里随时可能杀了他们的缘故。

一旦李牧和赵军离开,官员还是会懒政和欺压百姓,城依旧是那城,只不过是享受的人从魏国贵族变成了赵国贵族。

“不应该是这样。”

李牧站在一座城的城楼上,看着城内的景色,试图找出将这种美好彻底延续下去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