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江州遐想(2 / 2)

“曾靖,一路奔来,我看,大晋境内的局势还是很稳的,似乎司马尚之没能调集更多的兵马和他们合作。”

“你看,他们现在行动了吗?”

现在驿站当中短暂休息的二人,便是北府大将,何无忌,曾靖,他们正是奉了琅琊王王谧的旨意,带领大军,前去建康增援。

这一路上,何无忌是日夜兼程唯恐有失,那心里,脑里,无时无刻不再惦记着建康城的情况。

同时也担忧北伐大军那边。

要知道,虽然王谧已经是精心部署妥善安排,但是,只要是分兵,那就必定会对主力大部队产生影响。

前面要攻打的城池,一个比一个艰苦,都是军事重镇,晋军若想拿下来,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更大的牺牲。

然而,面对这样的困境,王谧却又不得不痛下决心,分出一大部分兵力回援建康,不必王谧叫苦,何无忌也明白,这是相当困难的一个决定。

同时会对接下来的北伐之战造成极大的影响。

打仗,那可是会死人的,而死了的人,怎么可能还能回去补给北府兵呢?

也就是说,当王谧把这一队士兵调配给何无忌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决定,这些人就算是幸存下来,也只能继续留在建康,不会追随北伐的脚步了。

对于很多原本是建康京口两地出身的士兵来说,这或许反而是一件好事了。

毕竟,他们可以先一步踏上回家的路。

几次征战,无数的危险,都被他们平稳的度过了,他们是勇士,他们也是幸运儿。

能回家,在这个时刻,对于将士们来说,自然是最好的事。

更何况,此时此刻,说不定建康城还一片祥和,根本就没有想象当中的混乱,大战呢。

那不就是直接回家休整了吗?

还有比这更加美好的事情吗?

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贴心的王谧在挑选追随何无忌的士兵的时候,也动了一番脑筋,专门选择那些家在江左,尤其是在建康城周边郡县的人员。

这些人,都是王谧预定好了的,不管他们在建康城的表现如何,有没有参战,他都不准备让他们再回来了。

“凭我的预感,应该已经行动了。”

“原来,你也有同感。”何无忌很失落,这个时候,他多么希望能够从曾靖这里听到一点点安慰的话。

然而,这些终究都是美好的期待罢了,相比何无忌,曾靖也是很理智的人。

司马尚之这一伙人,原本就是要憋着坏心思搞事的,之前一直不动手,那都是因为实力还不足,甚至是,他们还忌惮着王谧统领的北府兵的力量。

现在北伐大军已经走远,就算是分兵,也极难两头兼顾,于是,这样的好机会就摆在面前,他们怎能不抓住机会,去建康试一试?

对!

就是试一试。

纵观整个司马氏家族,以及整个大晋朝的各位大臣们在反叛的时候的各种行为特征,一个很显著的倾向就是,他们都只是逮到机会就一定要试一试。

就好像是那个俚语当中所说的:有枣没枣打三竿子。

就是这样的心理,在驱使着这些人不停的搞事,但是,他们似乎也并不在乎这样做之后的结果是如何的。

能不能成功?

成功的几率又有多大?

无所谓的。

不满意就干,就是了。

以至于,在这样的心理引导之下,自然是不能成功的,看看大晋这边的内乱,几乎是一年到头都没有消停的时候,各种叛乱此起彼伏。

但是呢,你看,大晋朝还挺坚挺的,可不像那些北边的小朝廷,也不似后来的南朝,说倒也就倒下了。

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后来的南朝军队更加强悍,更加善战,实际上,如果从现实角度来衡量,整个南朝的军队素养,战斗力,自从刘裕故去之后,就是在逐渐下降当中。

只不过,有的朝代下降的慢一些,有的朝代,下降的快一些,崩溃的极快。

同时,还有一个重大的倾向是什么呢?

自从刘裕以北府兵的强盛,夺取了大晋的皇帝宝座,成立了刘宋一朝之后,整个南朝就陷入了强势的军阀总会从乱战当中脱颖而出,并且当上新朝廷的皇帝的这样一个循环。

对!

没错!

南齐、南梁、南陈,都是如此。

也就是说,这些人能够当上皇帝,本来就是因为他们是军事强人,借着手下强势的部队,才最后夺取了胜利。

皇帝作为曾经的军队主将,与治下的军队联系紧密,别人想要撼动也就十分的困难。

于是,除了司马家的大晋朝之外,各个南朝的小朝廷全都不能长久,原因也就在这里了。

本来这个年代就是战乱纷争不断的,南北双方是呈现一个割据的状态,局势不稳定。

战乱,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总是断不了的。

既然是断不了的,那么,各个分裂的小朝廷,必然会出现一种各位大将军拥兵自重的一种情形。

其中的佼佼者也就可以脱颖而出,登上皇位了,但是,同样的,因为这些分裂的势力,实力总是有限的,根本无法完成一统中原的大业,于是,在无法解决外患的前提下,军事力量便会不断的被消磨,小朝廷的势力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弱。

最后自然就会被新的势力所取代,时间往往都无法长久,比如刘裕这样的当世英豪,他所建立的刘宋一朝也不过只能维持几十年而已。

再到他的后来人,每个人均背只能坚持五十年左右。

南朝的这些小朝廷总是很容易被瓦解,那都是因为那些搞事的,都是真正跨马扬鞭,在战场上冲杀过的大将军。

他们说干就干,并且,手段狠辣坚决。

在实力到位的基础上,那自然是很容易成功的。

但是大晋的这些搞事之人,不管是桓玄也好,他老爹桓温也罢,可能也都能摸到成功的门边,甚至桓玄还当真称了帝,也算是比他老爹更进了一步。

然而,最后他也只是做了两年的皇帝,美梦就醒了,又被刘裕给赶了下去,恢复了大晋皇帝的位子。

虽然到了刘裕掌权的时候,这所谓的大晋皇帝就不过是个摆设了,没有一点实际的用处。

但是,你不得不说,那些隶属于大晋生存环境之内的将领、权臣,他们的叛乱,几乎就没有能够成大事,成大业的。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这些人在做那些事的时候,从来都没有一个全面的计划,总是愤而出击,至于能不能成功,他们根本就不管。

再加上,很多所谓的权臣,也都是文臣出身,就算有过带兵的经历,也往往都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正的去战场上冲杀过。

内部又不团结,你投靠我,我出卖你,这都是家常便饭。

就这样的样子,能成功才有鬼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