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实验成功,技术国际领先【求订阅】(2 / 2)

“那就是选择硅。”

“首先硅是地壳含量第二的元素,物理和化学的性能良好。”

“在大尺寸硅衬底上制作氮化镓器件,综合成本可以下降百分之三十左右。”

涉及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刘文森全程没有停下,继续讲着详细的情况。

“但眼下面对的问题是,硅和氮化镓热膨胀系数,差异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降至室温过程中,氮化镓薄膜会受到巨大的张应力,从而发生龟裂,无法满足制作器件的要求。”

“再则氮化镓与硅的晶格失配将近百分之二十,在外延膜中会产生高位度密错。”

“使得晶体质量变差,无法获得高质量器件。”

讲到最后这段话时,刘文森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眼神中所流露出的遗憾。

作为自己长期研究的项目,明知道面对的问题,却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

其心情可想而知。

难免会有种无力感和遗憾。

对于他而言,自然是希望看到,这两项核心问题能够尽快解决。

所以得知徐源来了第十四研究所的消息,他便迫不及待从学校赶了过来。

说实话在他的认知中,徐源最擅长的还是数学领域中的猜想证明,再者依靠流体力学等工程方面专业,在航空和航天领域也起到了突出贡献。

可材料领域实在是跨界太大,让人难免有些忧虑。

尽管徐源参与并完成了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但和半导体材料还是有些区别。

至于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依靠的是全新的电池结构设计。

和具体材料研究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他很难确定,徐源真能解决这两项核心技术问题。

不过因为张光意对徐源非常相信,加上目前他们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案,也只能把希望放在徐源身上。

徐源并不知道刘文森此时想法,听完这些话后他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膨胀系数差异大和晶格失配问题,确实是必须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硅依旧是比较适合的衬底材料。”

“谁说不是呢。”

刘文森附和道:“其实我们也进行过相关研究,尝试使用别的材料来代替衬底,但效果表现却更不理想。”话语中满是遗憾。

“技术难度肯定是有的,不过我相信肯定能解决。”

“我就喜欢年轻人的这份自信,有你这句话,我可放心多了。”张光意接过徐源的话茬笑呵呵附和。

只要氮化镓材料技术解决,他这边就能立刻研究氮化镓雷达。

对氮化镓雷达进行全面测试。

届时也能早日对国内雷达模组进行更换,全部使用氮化镓雷达。

到那个时候,哪怕号称幽灵的隐身战略轰炸机,都能在远距离的范围内发现。

对于这一天的到来,他非常期待。

下秒刘文森也没有保持沉默,当即便开口向徐源提出了一项请求。

“徐院士。”

“我们给你担任助手,来参与实验吗?”

“有一位大教授给我当助手,那可是我的荣幸,说不定很快我们就能做出成果。”徐源脸上堆着笑容,对刘文森的请求表示热烈欢迎。

正如他刚才所说的那样,能有刘文森这样的资深教授帮忙,那么在研发效率上肯定会事倍功半。

毕竟依靠面板能大幅度减少试错成本,有刘文森帮忙会更有效率。

刘文森听到徐源的回答,也终于放心下来,对之后的实验充满期待。

接着张光意则又想到什么,再次特意嘱咐了句。

“虽说氮化镓技术面对的问题能尽快解决,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过你们也千万不要有压力,今年时间可还长着呢。”

徐源把张光意的话悉数听进耳中,自然知道对方是为他考虑。

省得肩膀上背负太大的压力,最后反而导致实验进度停滞不前遇到瓶颈。

但对于徐源来说,这种事基本是不会存在的。

如果说证明世界数学难题,还有可能遇到瓶颈,在很多时候需要灵感,但材料方面只要实验的多,依靠面板总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因此为了让张光意院士放心,想了想他还是开口回应了对方一句。

“张院士你就放宽心吧,氮化镓的衬底材料技术研究时间肯定不会太长。”

“我的预期目标是在两个月时间内有进展。”

他这话可没有乱说,要知道先前他便进行过实验。

并且这段时间搜集了大量相关文献,加上这回还有刘文森帮忙,在两个月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应该说是比较正常的。

更重要的一点,两个月的时间后,将会是全民非常期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