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认可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七,也就是路易·约瑟夫和自己的弟弟,乘坐大明的蒸汽帆船战舰前往大明。
有大明欧洲布政使安排的官员介绍情况,服侍约瑟夫的法国宫廷侍卫和女仆的安抚和引导,约瑟夫已经了解并接受了现实。
知道自己的父王已经遇刺身亡,自己已经是理论上的法国国王了。
也知道现在法国境内有大批叛军控制了局势,自己现在没有办法正常接受返回巴黎继承王位。
自己现在实际上是一个流亡的国王。
路易·约瑟夫长期生活在大明城内,算是从小受到了大明文化的熏陶,本人并不抵触前往大明本土。
但是约瑟夫都不明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去大明,而不是大明直接安排军队来欧洲。
船队进入地中海之后,海面相比大西洋安静了很多。
船队在大海上继续飘荡着前进,路易·约瑟夫来到了甲板上,看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发了许久的呆。
然后再次忍不住问自己的贴身女仆长
“大明应该会安排军队,帮助我们平定国内的叛乱,护送我返回巴黎继位吧?
女仆长心中其实没有太高的期待。
欧洲流亡的所谓国王有很多,甚至能够传承很多世代。
但是流亡之后,真正再次当上国王的,却没有听说过几个,几乎全都是意外。
在女仆长看来,现在大明选择把约瑟夫送带走,而不是安排军队过来,说明大明不想插手法国事务。
但是面对小国王的询问,女仆长却给了肯定的答复
“一定会的,大明与法国关系非常好,法国与大明的合作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大明一定不愿意看着叛军改变大明与法国的关系……
“奥地利的约瑟夫陛下,您的舅舅也不会放任法国的叛军胡作非为的。”
约瑟夫马上问出了理所当然的疑问
“那大明和奥地利什么时候才会出兵呢?”
女仆长心中颇为惆怅,表面上却信心满满的说
“听说大明现在正在打仗,等大明处理完现在的战争,应该就会来帮助陛下了。”
约瑟夫毕竟是个孩子,还没有能力分辨善意的谎言。
约瑟夫听了女仆长的安慰之后,心情也从担忧和迷茫变成了期待。
约瑟夫乘坐的船队摇摇晃晃的继续前进,很快就来到了大明控制的苏伊士运河。
船队进入运河的时候,约瑟夫带着弟弟在护卫和仆人的保护下,再次来到了船头的甲板上。
约瑟夫看着周围的沙漠,看着异常宽阔的运河水面,就忍不住赞叹起来
“这……这条河流真的是人工挖出来的?这河要比巴黎的塞纳河宽两倍以上了吧……”
女仆长也眺望了一下水面的宽度,同样非常感慨的说
“陛下说的不错,这条河的宽度……确实至少应该是是塞纳河的两倍。
“以前确实没有这条运河,所以应该确实是大明人挖出来的。”
苏伊士运河的界面是倒梯形的,水面和河底宽度的平均值是两百米,水面宽度在三百五十米左右。
巴黎城中的塞纳河宽度只有一百多米,只有运河水面宽度的一半都不到。
约瑟夫听完之后忍不住再次赞叹
“一条人工挖掘出来的河流能够如此巨大,难怪他们都说这条运河是人类工程学和管理学的奇迹。”
在约瑟夫等人的赞叹之中,船队慢慢通过了运河。
继续向东南方向穿过红海,在亚丁港补给了一次煤炭,然后穿过阿拉伯海向东航行。
约瑟夫每天都会到甲板上来看风景,主要是希望能够看到海面上出现的各种船只,然后猜测它们的用途和目的地。
约瑟夫很快就发现,过了苏伊士运河之后,自己几乎看不到纯粹的帆船了。
自己能遇到的帆船几乎都在冒烟。
而不像在地中海的时候那样,纯粹的传统帆船仍然随处可见。
包括约瑟夫这个土著孩童在内,这个世界的大部分普通都意识不到,这个世界的航海科技树跳过了一个重要分支。
在原有的历史上,由于工业革命是自发的没有意识的自行发展的。
蒸汽机效率的提升颇为缓慢,推广和应用的速度更加缓慢,蒸汽帆船的发展要到十九世纪中期才开始上规模。
所以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后,传统帆船还在继续发展。
甚至在十九世纪中后期还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飞剪船就是出现在这个时候。
由于飞剪船效率足够高,同时蒸汽机的效率较低,再加上加煤站的布局缓慢,蒸汽船在远洋货运上没有成本优势。
所以十九世纪中期,在蒸汽铁甲舰都要出来的时候,主力远洋货船还是纯风帆动力的飞剪船。
那个时代的蒸汽船,大多在近海甚至内河之中使用。
但是在这个世界,在朱简烜的有意引导下,蒸汽机的效率迅速攀升,很快就达到了十九世纪后期的水平。
在大明官方力量的权利支持下,煤炭补给站也在大明力量所及之处遍地开花。
关键是这时候还没有效率足够高的飞剪船。
所以由传统帆船改造而来的蒸汽帆船,很快就成了这个世界的主力远洋货船。
反而是在欧洲近海地区还有很多传统帆船活动。
约瑟夫所在的船队穿过印度洋,进入马六甲海峡之后,也反而能够再次看到传统帆船了。
周围航道上的船只也再次变多起来。
靠近狮城港(新加坡)的时候,这个狭窄的海峡中的各种船只,更是已经密密麻麻的数不过来了。
其中更有很多堪称庞然大物的船只,远远超出了约瑟夫的认知。
船队在狮城港补给的时候,约瑟夫眺望狮城港城内的情况,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高耸烟囱,以及在天空中弥漫的烟雾。
约瑟夫这个法国国王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工业世界的冲击。
约瑟夫所在的船队在狮城补给后继续北上。
在咸宁四十四年六月初抵达了天津港,上岸改乘火车前往大明京师顺天府,被鸿胪寺安排在了西外城新建的四夷馆礼宾处。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顺天府旧城以外已经有了大片的新建筑。
按照老皇帝的规划,顺天府外城的城墙修补完整之后,整个外城区域将会分成东西南北四个区域。
原有的内城继续称内城,原有的外城称南城,新增了东城、西城、北城。
按照朱简烜的计划,在外城新建筑逐步落成的同时,原本临时住在内城的机构和人员,将会开始逐步外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