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咸宁四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四川省成都府蜀国公府。
蜀国世子张伟俊急急忙忙的回到家中,然后就马上去见了父亲蜀国公张传勋。
张传勋带着儿子进了自己的书房,把闲杂人等全部屏退,然后两人开始讨论关乎家族存续的大事。
蜀国公张传勋父子是张献忠的后人。
在原有历史上,“蜀难”也就是四川的大量人口损失,主要发生在清军入蜀,张献忠溃败的混战中。
这个世界的张献忠,在崇祯十七年初第二次进四川后不久,就直接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册封,他直接没有在四川称帝。
更重要的是,张献忠有了崇祯皇帝的册封和授权,比历史上更快的控制了四川局势。
清军被李定国、孙可望堵住,没有机会进入四川交战。
张献忠在四川站稳了脚跟,四川也很快就稳定了下来,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混战,自然也就没有大规模的屠杀了。
四川的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张献忠也正常留下了一批后代,传承到了现在。
蜀国公张传勋颇为紧张问眼前的儿子
“渝国公那边怎么说?他们准备进京吗?”
蜀国公世子张伟俊马上说
“渝国公说是要去,现在进京等着皇太子安排,才能正常的活下来,甚至可能还有不错的安排。
“但若是不去,必然像淮安伯和清国一样,直接被皇太子的新军碾碎……”
蜀国公张传勋有些意外,有些惊喜,马上问儿子具体情况
“什么什么安排?什么叫不错的安排?”
世子张伟俊马上给父亲解释
“渝国公室听闽国公传的话,当今皇太子在澳洲当吴王的时候,跟闽国公世子讨论过撤藩的事情。
“当时皇太子的意思是,藩国应该有,也有用处,但不能留在本土,应该放在海外。
“当时皇太子就说,不需要撤藩,直接移封海外就行了。”
蜀国公似乎松了口气,但是仍然不敢完全放心
“这是真的?闽国公的话能信吗?
“而且闽国公世子、闽国公、渝国公,你到我,这都传了几手了。
“谁知道这消息本身有没有变味?”
世子张伟俊马上说
“渝国公还说,当今皇太子年幼之时,在京师就说过类似的话。
“说是在海外分封,才是真正符合周礼的,才是有利于朝廷向外扩张的。
“在海内分封则是取乱之道。
“这些事情不只是传言,还有当初的报纸为证。
“皇太子在欧洲与闽国公世子的话,也在报纸上刊登过,不是谣传。”
世子张伟俊还真的拿出了一沓旧报纸,从渝国公那边带回来的,涉及到相关事情的日期,展开了给父亲翻阅。
蜀国公张传勋看完之后,终于长长的吐了口气
“皇太子殿下固然仁义,但是海外能有什么好地方?哪儿能跟咱们这四川天府相提并论?”
世子张俊伟听着这些话就马上追问
“那父亲什么时候进京?要再准备准备,再考虑考虑,再看看风向吗?
“由于皇太子惩戒南方商人,强行断了朝廷官方的订单,现在南方可以算是天下大乱也不为过。
“皇太子的南方投资公司,正在用近乎白捡的价格,收揽南方商人的产业……
“如果有人登高一呼,必然有大量商人拥护和追随。”
蜀国公张传勋站起来,在房间里面走了两圈
“天下大乱也没用,关键还是手中有刀把子,皇太子的刀把子够硬,南方那些商人只能等着挨宰。
“至于登高一呼,那就是要当出头的椽子啊,应天府造反的工人和商人不就是典型?
“皇太子委曲求全,护送圣上去了顺天府,马上就动刀子杀人了。
“只是那是看不见的刀子,杀人不见血而已……
“那些商人也如渝国公所说,老老实实的接受安排还能活命,反抗就是纯粹的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