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简烜继续解释说
“为了这套储君筛选体系能够正常运转,应该制定全套的规划、实施、评价、监督、审查体系。
“从学习到历练到观政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有多种定性而不定量的评价考察。
“只看皇子是否合乎最基本的标准,不看具体的成绩高低。
“读书的时候就通过最典型的考试,就把脑子明显不太好的淘汰掉,把正常水平的都送进历练阶段。
“在历练阶段把身体有问题的淘汰掉,把无法掌握基本行政逻辑的淘汰掉。
“通过历练回到京师的皇子,其实已经都是基本合格的储君了,至少应该是中人以上的水平。
“在最终的参政阶段,皇子们要负责给机构和官员找问题,能够展现他们的真正能力。
“皇帝随时也都可以亲自出题,观察皇子对具体政务的分析和建议,确定他们的实际认知水平。
“这种日常考核没有成绩,单纯看哪个皇子的处事风格最符合皇帝的心意。
“这个阶段其实可以公开出来,说最终的储君筛选就是‘如皇帝意’者,其他的条件就都不看了。
“最后选谁完全看皇帝的喜好。
“规避掉其他力量对皇位传承的干涉,或者让大规模的干涉变得没有意义,才能让皇帝的权力真正独立。”
老皇帝听完之后再次陷入了沉思
“这样听起来似乎有些可行性,但最好还是慢慢的摸索着来。
“你最不要马上把这些事情挑明,应该先执行起来看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你想要筛选就要有范围,也就是有足够多的子嗣。
“所以你还是赶紧纳妾吧,按照传统规定直接直接纳妾十人。
“并且算好了受孕周期去行房,而不是完全是兴之所至的决定,最好是怀孕了就马上再加一批人。
“你能受得了这种生活吗?
“就算是你能受得了,你觉得你自己的儿子能受得了吗?”
朱简烜想了想说
“儿臣觉得,资本是会影响人的。
“就算一个人有了几乎无限多的金钱,金钱已经只是一个数字了。
“能够通过金钱实现的生活需求已经完全实现了,他们还是会继续追求更多的金钱,继续追求金钱的继续增值。
“权力也是一样的,而且是有惯性的。
“这种方式能将天下的决策权进一步集中,在废除丞相之后再次废除皇后和皇太子,排除几乎所有能影响皇权的干扰因素。
“得到了这些的人,应该没有人会放弃,而不放弃并且继续延续的方法,也基本上是固定的,他们没得选。
“通过这种方式最终获得了最高权力的人,应该也会自发的维护这种权力传承方式。
“那是他们的权力合法性来源。
“这套方案就像一台机器,运转起来之后就很难停下来了。”
老皇帝语重心长的再次提醒
“但机器会坏,你要考虑备用方案,应急方案。
“比如皇子都没有成年,或者都还在外地历练,皇帝却忽然去世的情况。
“以及总共没有几个皇子,全部不合格或者遇刺的情况。
“以及皇帝直接生不出儿子的情况……”
朱简烜也没有怎么思考就直接说
“应该把近支宗室也纳入教育、历练、参政的范围,避免皇帝绝嗣或者意外绝嗣的情况。
“同时皇帝继位的时候,就要立刻选定一个继承人,写成秘密遗诏密封保存。
“有儿子就选择自己的儿子,无论是否已经成年或者完成了历练。
“皇帝自己还没有儿子,就选兄弟和侄子中完成历练的。
“等皇帝自己有了儿子,或者是有儿子完成了历练,皇帝选择了最终继承人后,再由皇帝自己更换遗诏。
“如果皇帝在这期间龙驭宾天,就让遗诏中的孩子、兄弟、侄子继位。
“同时把生育能力也纳入考核范畴,必须要能够正常生育才能进入最终的筛选。”
老皇帝听完不置可否的轻轻点头
“你考虑的这些方案,目前看来是比较周全的,以后有问题可以以后再调整修补。
“但是政治是有惯性的,你要打破原有的惯性,建立你自己设计的政治惯性,关键是要长期以身作则。
“做好身体力行,持续坚持几十年的准备,从大批量的纳妾生孩子开始……”
朱简烜并不怎么在乎的说
“我其实已经准备好了,想要让孩子尽可能的聪明,要先选择尽可能聪明的母亲。
“等吴国的朝廷搬回来,吴国的科研机构搬回来,我就会安排他们选一批侍女进宫的。
“按照咱们大明的传统,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后宫只能在正五品及以下文武官员家庭中选择。
“但是对于工匠家庭,应该限职务等级而不限待遇品级,工匠品级高的天赋多半不会低。
“工匠只要是不直接当官管理事务的,正一品的工匠的女儿和孙女也可以……”
老皇帝忽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你怎么准备选聪明的孩子母亲?难道还和你选弟子的时候一样考数学吗?”
朱简烜理所当然的说
“对,就考数学,或者说是考数学学习能力,和我当初招学生一样。
“数学好的脑子肯定不会差,母亲脑子好了,孩子是天才的概率才能更高。”
老皇帝听到这里忽然叹了口气
“其实我现在已经不怎么心疼你了,因为我知道你这个人做事跟机器没什么区别。
“我主要是心疼我素未谋面的孙子们,他们未来得跟着你吃多少苦啊……”
rg。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