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主力师有多少这种火枪?”
费淳倒是老老实实的回答
“目前吴国部队已经完成全员换装了,只有北非的驻军使用上一代的黑火药版本。
“现在甲型步枪年产量已经超过三十万支。
“后续除了留下一部分供吴国部队替换之外,更多的步枪可以向大明朝廷部队出售了。”
老皇帝将两支转轮手枪带在了身上
“虽然让人很难相信,但这小子身上发生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已经太多了,朕只能接受这种现实了。
“难怪这小子准备直接冲向顺天府,现在全天下已经没有人能阻拦他的部队前进了。
“那清国的战事,就完全交给吴王了,朕专心应对藩镇的掣肘。”
交换了信息之后,费淳向老皇帝告辞。
吴国主力第九师已经同时启程北上,乘坐运河上的蒸汽帆船直接去了淮安。
大明朝廷的五万主力军就在淮安运河旁边,上岸之后就被清军和淮安伯的军队堵在了淮安城下。
淮安伯封锁了河道,等待大明朝廷方面的回复,等来的是吴国主力第九师。
面对横在河道上的淮安船队,第九师参谋派人出来喊话。
要求淮安伯接受吴王命令,接受吴国第九师的直接指挥,消灭南下清军海兰察部,然后跟随吴王北伐中原。
此时的淮安伯以及海兰察,对当前的局势都是有些迷惑的。
当初的北伐檄文是吴王发的,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吴王军队的影子,反而逮住了一股明朝朝廷主力部队。
以至于现在都开始怀疑,檄文本来就是明朝朝廷发的,故意打了个吴王的旗号而已。
现在淮安伯的下属军官,听到这边的喊话仍然相信这种判断。
否则应该是吴王军队先到淮安啊。
淮安船队的军官倒是没有明确拒绝吴王的命令,也没有公开说自己与清国合作的事情。
只是找了个文官出来打哈哈,只是说自己没有能力参与北伐。
然后表示清国希望与大明朝廷握手言和,所以他们要代为询问大明朝廷方面的态度。
最后表示淮安伯方面也希望大明和清国能够彻底的握手言和。
这对天下万民苍生都是有好处的。
吴国主力第九师师长看着这个情况,也没有跟他们继续废话的意思了
“不能在这里跟他们浪费时间,我们必须得尽快解决这里的战斗,才能开始大范围攻城略地。
“否则功劳都全让其他部队占了。
“这些藩镇不服从大王的命令,明确拒绝和拖延北伐行动,那就已经是妨碍北伐事务了,大王允许我们击毙!
“所以准备进攻吧——”
淮安军队根本想象不到,这支所谓吴国来的军队,会暴躁和焦急到什么程度。
淮安军队,清**队,以及大部分当代的军官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讨价还价和交流过程,在第九师看来是纯纯的浪费时间。
他们没有直接投降或者开火,那就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就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战果。
第九师师长和参谋们现场规划了作战方案。
把刚刚前出负责喊话参谋叫回来,同时稍微调整了整个船队的阵型,直接在水面上发起了进攻。
师长一声令下,密集的弹雨飞了出去。
淮安船队上的军官和士兵接连中弹,在惊愕和惶恐中迅速被送到了水里喂鱼。
现在吴国主力师的士气是爆棚的,仗着射程优势直接冲散了淮安伯的封锁船队,对着岸上和水面上的敌人持续输出。
第九师所在的船队不管不顾的持续向前,一路冲到了淮安府城下清军设下的包围圈的外面。
互相掩护配合上岸之后,直接对清军和淮安部队发起了进攻。
淮安伯三万人和清军五万人,没办法聚集起来一起进攻,第九师正面的敌人可能还不到一万人。
在栓动步枪、火箭筒、手雷的恐怖威力冲击之下,这个方向上的守军根本坚持不了几分钟,很快就溃不成军的四散奔逃。
原本构建的颇为完善的包围圈,被第九军毫不费力的打开了一整面的巨大缺口。
海兰察和淮安伯收到消息都懵了
“这个军队的军官是疯了吗?我们是在谈判啊!”
“前面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朝廷下决心要打了吗?这可怎么办啊!”
两人的疑问都得不到任何回答了,他们身边的将领也不知道第九军这支部队到底怎么回事。
被清军和淮安军包围的大明朝廷主力军,这时候也已经发现外面打起来了,对于他们而言肯定是来了援军。
而且已经决定与清军和淮安军交火了,也就是直接放弃谈判的意向了。
指挥官毫不犹豫的下令配合突围。
包围本来就已经被打开,大明军队朝着这个方向冲出去,很快就冲锋的第九师接触上了。
第九师师长不管对方的军官是什么人,直接拿着吴王的命令要求对方配合,一起歼灭淮安叛军和南下的清军。
大明朝廷的军官也没有在这种问题上纠缠,当即表示可以配合第九师的行动。
于是吴国主力第九师和大明朝廷军队合作一处,共同对剩余的清军和淮安叛军发动全面进攻。
第九师作为尖刀,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往前冲,朝廷军队作为侧翼部队负责推进战线。
清军和淮安叛军被打的节节败退,根本抵挡不住大明军队的进攻。
海兰察下令斩杀了好几个将领,依然无法控制溃败的局势,不得不下令退回到黄河边,看情况是否渡河北上。
结果他们来到黄河河滩上的时候,就发现对岸飘荡着大明和吴王的旗帜。
海兰察看到这些旗帜直接懵了
“这……南明吴王军队已经去了河北!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啊!”
淮安伯也彻底的崩溃了
“北岸的退路已经没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海兰察惊愕异常的时候,对岸开始有炮弹飞过来,在涌上河滩的清军人群中爆炸。
对面是刘彪的吴国主力第七师,他们把部分火炮拉上了黄河河滩。
黄河的河堤非常宽,但是河道通常只有几百米,常规火炮都能隔着河道轰击,更不用说吴国的线膛炮了。
而在清军的后面,吴国第九师和大明朝廷的部队也开始涌上河堤。
这次换清军和淮安叛军被围了。
对于清军和淮安叛军而言,后面追赶的敌人又异常凶残,根本没有办法抵抗。
撤退的过程中,本来就越来越混乱,士气也越来越低落。
撤退回北方是他们最后的心理寄托。
现在这条后路已经确定被敌人断绝,剩余的一点士气也彻底见地了。
士兵也不再理会他们的将领了,开始成批的投降或者四散奔逃,还有的恐慌到极点的直接跳进了黄河。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才终于全部结束。
清军和淮安叛军总计八万余人,最后被抓捕的俘虏数量超过三万人。
在混乱中被直接杀死留下的尸体也有两万多人。
还有两万多人不知所踪,可能是幸运的跟大部队走散,也没有被大明朝廷部队发现,也可能是掉进黄河冲走了。
淮安伯见事不可为,早早的宣布投降,最终完好的被俘。
海兰察为首的清军将领大部分在混战中被杀,少部分和淮安伯等人一样被俘。
rg。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