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咸宁十一年(2 / 2)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1514 字 4个月前

“否则就没办法单独指挥队伍作战。

“你们几个也跑不了,只是会比我学的少一点而已。

“长官说了,未来的普通大头兵也得识字。”

郝三顿时抱怨起来了

“这要命了,怎么在大明当兵还要识字,大明怎么这么的不讲道理啊。”

崔二似乎有能耐了,直接指着郝三就骂

“郝三你有没有出息,让你识字还抱怨上了?以前自己识字可是要花钱拜师父的。”

另外个同伴也觉得还行

“是啊,吃饭能够,还能吃上肉,还能识字。”

这时候柯思迪插嘴

“可是……我们可能回不去了,永远也回不了家了,也不知道爹娘他们怎么样了。

“这澳洲比一般的南洋还要远很多,写信都不知道能不能送回家了。”

一群人突然沉默了下来。

崔二搂住了外甥的肩膀

“这里也挺好的,有好吃有好喝还有安稳地方住,你在老家也没有这种日子啊。

“舅舅攒点钱,你自己也攒点钱,过几年给你讨个老婆,给你老柯家传宗接代。”

柯思迪却摇头说

“我还早呢,小舅你还是先想想你自己吧,你都快二十岁了。”

这下子崔二也无语了。

崔二这奇怪组合的一家人,算是就这么在吴都安顿下来了。

未来的生活就是每天吃饭、训练、干活、学习。

没有功夫去考虑太多其他的事情,时间也一天天的过得飞快。

咸宁三十九年也走到了尽头。

在遥远神洲本土的山东地区,过去的这一整年几乎颗粒无收。

崔二一行人离开之后,济南和曹州府的粮食价格在入冬之后继续上涨,迅速突破来三十银元一石。

所有的粮商还都不会敞开了卖,仍然要找门路才能稍微买到一点点。

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市民忍饥挨饿。

在冬天到来之后,灾民就算是想要离乡的逃难,也都已经来不及了。

一个冬天过去之后,没有人知道山东各地死了多少人。

但这仍然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乾隆五十一年春,山东各府、州、县大饥,人相食。”

开春之后,山东和周边地区开始下雨了,这似乎是一件好事,旱灾似乎结束了。

但是去年秋冬饿死的人可不会凭空消失。

“乾隆五十一年夏,日照大疫、范县大疫、莘县大疫、莒州大疫、昌乐大疫、东光大疫,死者不可计数。”

这就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在原有的历史上,泰州、通州、合肥、赣榆、武进、苏州等更暖和的地方,在乾隆五十一年开春就爆发了大疫。

但是这个世界大明朝廷,在去年大规模的持续救灾,这些地方没有出现大面积死亡。

皇帝还知道瘟疫的基本原理,才让这些地方得以幸免。

但是今年的大明同样不安稳。

崇阳、江陵大水,荆门、松滋大旱,房县、宜城、枣阳、阳春、罗田、麻城大旱,而后发生蝗灾。

大明朝廷和地方藩镇疲于应付。

熬过了咸宁四十年,到了咸宁四十一年后,北方的情况灾害稍微缓解了一一点点。

从集中爆发变成了分散爆发。

山阳大水,黄县、博兴大旱,宁津、东光、平度大旱,飞蝗蔽天,田禾俱尽,滕县大旱,微山湖涸,

南方大明境内再次出现了一个水灾高峰。

五月,宜昌、常山、庆元、南昌、新建、进贤、九江、临榆大水。

六月,江夏、汉阳、武昌、黄陂、襄阳、宜城、光化、应城、黄冈、蕲水、罗田、广济、黄梅、公安、石首、松滋、宜都、枝江大水。

七月,黄冈、宜都、麻城、罗田、荆门蝗灾。

今年整个湖北又是洪水滔天。

一年水灾接一年旱灾,已经来回循环了三次了。

大明皇帝和朝廷官员以及鄂国公左家,现在都已经彻底的麻木了。

rg。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