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章 吴王遣使进京(1 / 2)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1497 字 6个月前

咸宁三十八年六月一日上午,大明应天府紫禁城武英殿。

大明皇帝朱仲林坐在宝座上,各部尚书、都督们一起行礼之后站立在两侧。

皇帝想起今天是六月一日,新的一个月开始了,就先问了一句

“天下各处地方可还算安宁?”

皇帝的话意有所指,下面所有的官员都知道。

因为赶走吴王导致天下灾祸四起,相关的留言在前年和去年流传了两年。

本来没有几个人相信,甚至没有多少人关注的事情,变成了官员和关注政事的百姓人尽皆知的事情。

户部尚书站出来禀报说

“禀陛下,截止到五月份,我大明四境靖宁,止有湖北应城报大旱,已经安排赈济。”

皇帝朱仲林看向了东厂都督。

现在的东西厂性质上改成了武官,负责人的称呼改成了都督,也由正常人担任。

但相关人员是内部训练的,而不是五军都督府出身,且终身都在东西厂系统内任职,不会与五军都督府往来。

厂督马上站出来报告说

“禀陛下,北方陕西葭州饥,山东宁阳、菏泽春旱,大名府所属其州县春旱。”

皇帝听完追问了一句

“就这些吗?”

厂督回复

“到目前为止,汇总起来的消息就是这些。”

皇帝没有什么表情的说了声

“好。”

下面的官员都是心情复杂。

这样的几个地方有春旱,总体上可以算是风调雨顺了。

但是现在才刚到六月份,刚刚进入盛夏阶段。

如果要发水灾,应该是接下来几个月的事情,所以现在还不能高兴太早。

只有下半年仍然风调雨顺,才能彻底确定流言就是流言。

天灾和吴王离京的时间重合只是巧合。

鸿胪寺卿犹豫了几秒钟,最终还是不得不站出来说话

“启奏陛下,北美船队昨日回京,回报吴王已经抵达澳洲藩国。

“吴王抵达澳洲后,遣使进京禀告北美和欧洲的事务。

“使者亦于昨日抵达京师,现正在宫外候旨。”

护送朱简烜的船队,没有去澳洲东南部,直接从澳洲西部北上了。

那些大船主要都是传统帆船,去了澳洲东南部再回京就很麻烦了。

而且澳洲西南部也有吴国船队接应了,大船队就没有继续跟随。

曹振东指挥的船队是全蒸汽帆船,速度比普通的帆船要快很多。

以至于曹振东出发时间晚了好几天,最后跟澳洲西部的帆船同日抵达应天府。

这个消息公开之后,皇帝和现场的所有大臣都有点懵。

原本流言说是把吴王赶走,所以才有了去年和前年的天灾。

现在吴王回到了靠近本土的澳洲,灾害却又正好停止了。

以至于好多人都迷茫了,不知道应期待下半年风调雨顺,还是期待再次来两场大水灾了。

皇帝沉默了几秒钟,没有什么表情的发话

“宣进来吧。”

内监马上出去通知。

费淳和曹振东进殿,向皇帝行礼之后呈上吴王的信,或者说是奏章。

朱简烜在信上先说了美洲和欧洲的事情,然后又简单介绍了澳洲的情况,最后说明了自己的计划。

吸纳日本的浪人,作为控制红海地区的打手,至少要求阿曼向大明俯首称臣。

要求奥斯曼允许大明在埃及地区自由贸易,并允许大明自行修建和运营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运河。

皇帝看完之后,现场提起笔来,在书信下方批示

“可以,放手去做。

“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做,不需要靠走私之类的行动。

“可以让海军支援,安排陆军选择合适的地方,与日本幕府和地方上的军队打一仗。

“战后要求其允许日本人经大明吴国向外移民,而不是去完全占领日本群岛的土地,那应该并不是什么难事。”

然后抬头直接向内阁下令

“拟旨,命前军都督府水师,右军都督府水师,在印度洋和日本列岛范围接受吴王的指挥,配合吴王的作战行动。”

“拟旨,要求闽国公府配合协助吴王,开展在日本和印度洋地区行动。”

皇帝给都督府的是命令,是必须要执行的。

给闽国公的是要求,是一种比较迫切的建议,闽国公真的拒绝,朝廷一般也不会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