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吴王金票和武士的价值(1 / 2)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1664 字 6个月前

朱简烜把临时的吴国朝廷搭建起来,然后就立刻开始给他们安排工作

“储备司与科学司共同负责,筹备吴王国储备金行,负责发行吴王金票事宜。

“科学司开发防伪技术,设计足够挺括、足够牢固、难以伪造的票纸。

“储备司建设专门的印票厂,按照吾的命令印制吴王金票。

“储备金行负责金银和金票的兑换和实际发行。

“所有人全部牢记,吴王金票不是以往的宝钞,而是吴国金行的存金票据。

“与大明民间钱庄的银票一样,只是只有几种固定的面额,同时也不不记名且可以自由流通。

“允许百姓随时金银铜钱兑换成金票,也随时可以将金票兑换成黄金。

“但只能换成黄金,因为黄金更加宝贵,且吴国黄金储备更多,我们没有足够的白银兑换。

“为了方便核算和管理,直接对应一克黄金发行一金票。

“面额直接写一克,且只有这一种面额。

“但是一克黄金的价值较高,只适合作为商业贸易货币,不适合百姓日常使用。

“所以额外设计银票、铜票作为辅币。

“银票和铜票只作为辅币,不直接对应银和铜的重量及价值,而是单纯的锚定金票的价值。

“他们不能兑换白银和铜钱,但是可以先换成金票,再用金票去兑换黄金。

“强制规定,一百铜票兑换一银票,一百银票兑换一金票。

“银票、铜票面额均用1、5、10、50四种。

“一克黄金作为日常交易数额较大,但是作为存钱的方式却已经颇为合适了。

“只要攒够一金票的银票、铜票,就能去换成黄金了。

“在此基础上,吴王金票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锁定发行上限。

“以吴国黄金储备重量,确定累计发行金票的总上限。

“即吾的金库里面有一两金子,最多就只能印发对应一两金子的金票。

“确保所有金票都能换成金子,与民间钱庄的银票相同。

“以吴国本年生产的重要资源的价值上限,确定当年的发行的金票上限。

“我们今年生产了价值一百两金子的钢铁煤炭粮食,那我们今年就最多发行一百两金子的金票。

“确保当年发行的新金票,都能买到相应价值的硬通货。

“当然,这两个数额都只是上限,我们不能真的按照上限来发行。

“要考虑商品对外出口的情况,考虑资源消耗并减少的情况,考虑经年累月的金票积累。

“要考虑大量的金银实际上都存在钱庄里面,实际交易的时候仅有存单而已。

“市场流通实际需要的金票数量,会少于实际上存在的金银财富。

“科学司要配合储备司,做好这个方面的统计核算工作,务必追求金票数额精准正确。

“科学司招募博士,成立专门的课题组,研究相关统计和管控方法。

“第二,朝廷将金票视为黄金。

“吴王发出去的金票,只要收纳的时候查验确认为真,就可以用来缴纳任何税收,可以用来购买任何货物。

“吴国范围内,任何官方和民间的商行,都不得拒绝收用吴王金票。

“并按照开始发行的年限,逐步加强拒收处罚。

“即开始发行的前三年,暂时不做任何惩处,三年后开始逐步实际处罚,从罚款一定数额直到关店。

“朝廷机构自发行日起,都不得拒绝且要优先收用金票,鼓励百姓将金银换成金票。

“第三,吴国的民间钱庄必须提供保证金。

“必须将注册金数额的三分之一,直接存进吴王金行作为保证金,才能正式开业经营。

“经营过程中,也必须将客户储存金银的三分之一,存到吴王金行的金库。

“这些黄金作为钱庄失信时吴国朝廷偿还储户的底线。”

朱简烜的命令一口气说完,但是现场的气氛就有点奇怪。

短暂的安静之后,出现了轻微杂乱的噪音,官员们压低了声音惊疑感叹和讨论了起来。

朱简烜说这个金票和民间银票一样,但与民间的银票还是有本质差异。

民间钱庄若是失信,拿着银票的商人还能去朝廷控告,要求钱庄用它剩余的资产来赔付。

但是吴国朝廷朝廷发行的金票,要是到了无法兑换和赔付的时候,拿着金票的商人能把自己大王怎么样?

大明人天然的不信任朝廷发行的纸币……

因为朝廷纸币这种东西,在大明以往的声誉很不好,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以前发钞的朝廷信誉很差,发钞的过程缺乏科学的管控,导致宝钞贬值速度过快。

再加上中后期白银持续流入,相对宝钞而言更加保值,百姓和商人都更加乐意使用和储存白银。

二是以前的纸钞容易伪造,朝廷发行纸钞的数额还勉强有数,地方上各色人等伪造的就没有数了。

以至于到了正统时期,民间就基本没有流通性了,崇祯彻底废除了纸钞,直接用越来越多的金银交易。

但是商业市场对纸币的需求是存在的,所以大明民间钱庄的各种银票倒是越来越多了。

银票也是承诺兑付的存单,但很多小面额的银票就当纸币在用。

现在朱简烜要搞金票,虽然现在说的很严肃,要直接对应黄金数额来发行,看上去跟民间钱庄一样。

但是当年太祖高皇帝陛下也很严肃,但是一旦皇帝打仗上头的时候,特别着急用钱的时候,还是管不住手想要超发啊。

而且很多官员很不理解,自己家大王又不是没钱,为什么还要搞纸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