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通知和一些闲话(1 / 2)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1695 字 6个月前

首先是正事

今天中午十二点半上架,至少会直接更四章一万字,更多的暂且不做保证。

上架以后每天至少六千字,在此基础上会尽可能多写多更。

我这书大部分都是设定和社会分析(键政),很难迅速码出特别多的内容,实在不敢给太高的保证。

……………………

下面是一些作者个人的胡思乱想,与小说的正式内容没有关系

我相信有很多读者觉得,现代美国的地位是最舒服的。

他们可以疯狂印美元,用这些废纸换取全世界的实际资源和商品。

进而就产生了一种想法,只要别人在用货币换取我生产的产品,那就是在掠夺我的财富。

在现实中,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观念是有一定意义的。

但这是现实的特殊社会和国际环境的产物,不能直接套用到其他社会环境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我所设置的这个架空世界中,都并不能直接对号入座,那是典型的刻舟求剑。

首先,金银是天然货币。

是一般等价物,金银本身就是有价值的,金银本身也是“商品”。

而美元是信用货币。

只是一种货币符号,美元这张纸本身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美联储可以直接开动印钞机印美元。

但任何人都没办法简单生产出金银。

所以在现代以前,人们用金银交易产品,可以视为是等价交换。

不能等同于现代人拿纸币去购买商品。

然后,简介中的大明,得到了大量的金银,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回答是可以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怎么形成的?下面有一个基本政治概念

“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必须具备两個基本条件

“一,出现了大批有人身自由,但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他们必须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二,积累起大量货币财富。”

大明的大量金银,能够直接满足第二个基本条件。

货币财富,通常不能看做是现代的信用货币,因为信用货币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才成为主流的。

美国独立的时候,虽然使用过信用货币,但那是根本没有足够金银储备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

在局势稳定后,美国也转向了金本位货币,直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才终于变成了事实上的信用货币。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长期存在且运行相对稳定的纸币,基本都是金银本位货币。

都是有足够金银储备作为保证,按照储备规模发行来发行的纸币。

这些纸币都是可以按照固定价格兑换成金银了。

可以视作是不记名且价值固定的金票或者银票。

在金银本位纸币出现以前,人们更是直接使用金银来交易。

或者是用其他的,能够起到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来交易。

例如绸缎、粮食。

在管理者拥有足够的数学基础,同时拥有足够的管理能力之前,提前搞信用货币没有不崩的。

元明两代的宝钞最后的结果都是废纸,早期的美元也曾经直接主动贬值过一半。

这个变成废纸和贬值的过程都会严重损害朝廷公信力。

这时候我们再回去看第一条

“拥有人身自由,但没有生产资料,依靠出卖劳动为生的人。”

他们就是“雇佣劳动者”。

在工业化之前,只有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极端发达,才能催生和维持大量纯粹的雇佣劳动者存在。

而想要工商业持续发展,就离不开充足的货币供应,否则就是持续通货紧缩。

商人会把金银熔成银冬瓜,窖藏在地下室里面。

所以需要有充足的金银,要有超过市场需求的金银,

让市场保持持续的通货膨胀,金银也相应的持续缓慢的贬值。

才能维持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并自然而然的降低窖藏金银的行为。

所以,欧洲人从全球收集了金银,送到大明换到了茶叶、丝绸、瓷器这些产品,大明能够从中得到了什么呢?

第一,大明得到了充足的天然金属货币。

就算是会略微贬值,也永远不会变成废纸,所有人都始终认可的货币,也就是“一般等价物”。

这满足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二个条件。

第二,得到了繁荣的城市手工业。

这满足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个条件。

第三,得到了大量熟练的手工业工匠。

这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

工业革命就是在高度发达的手工业中诞生的。

稍微了解一些基本的政治概念,应该都很容易理解这个逻辑的。

如果金银真的没有用,换到能用的东西就赚了,英国也没有必要发动鸦片战争了。

反正英国拿着金银没有用,这些石头一样的东西都给大清赚去,英国拿到能用的商品不是美滋滋吗?

但是英国要用金银储备保障市场稳定啊。

不过,普通人觉得金银不能吃,不能穿,所以本质上完全没有用。

用丝绸、瓷器、茶叶交换金银是亏了,在个人利益的角度看,其实可以说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