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以为皇叔祖之言有理,烜弟的大功已经足够封王建国,且不应该是普通的封王建国。
“应该选尽可能富庶肥沃之地,且给足额的护卫开拓镇守,待烜弟弱冠之后前往就藩。”
朱简灿说话的时候低着头,周围的所有人也全都低着头,等待着皇帝朱仲林的回应。
只有朱简烜抬起了头,偷偷看了自己老爹一眼,发现他似乎很开心。
朱仲林微笑着轻轻点头
“皇叔之言有理,太子之言也甚合朕意。
“拟旨,皇十六子简烜封吴王,于杭州顶额组建亲王三护卫。
“以浙江布政使司为藩国,待皇子弱冠后就藩。”
现场所有人本来就侧耳倾听,皇帝这些话说出来之后,很多人呼吸都要忘了。
朱仲林这短短几句话的安排可以说是离谱到家了。
皇帝怎么把吴王拿出来了?
大明总共有过三个吴王。
第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自己,在登基成为皇帝之前自封过吴王。
第二个是朱橚,是朱元璋的嫡幼子,马皇后最小的儿子,朱标和朱棣的同母幼弟。
洪武三年受封吴王,拟于杭州设护卫,洪武十一年改为周王。
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以宋皇宫故地为府邸,规格为众王之首,子嗣于宗室最繁。
第三个是朱允熥,懿文太子朱标原配常氏的幼子,也是朱雄英的同母弟,常遇春的外孙。
朱允炆继位后,封朱允熥为吴王,未就藩,靖难之役后被朱棣废为庶人。
所以对于大明而言,吴王的王号说好也非常好,毕竟是太祖即位前的王号,甚至是好到了敏感的程度。
能相提并论的也就是朱棣当皇帝前用过的燕王了。
说不好也很不好,最后的吴王是朱棣大哥朱标的儿子,后来还有子孙一直带着吴庶人的代称。
现在的大明皇帝又是燕王朱棣的后裔。
至于在杭州设护卫,以浙江作为藩国,这要求就更加离谱了。
现在大明是分封制的,浙江是大明中央朝廷直辖区中最富裕的几块土地之一。
把这块分封出去,朝廷的税收直接降低一大截。
而且自崇祯朝以后的皇帝们,基本没有在原有领地上建立过藩国。
都是给护卫去海外开拓。
朱仲林这是要改变这个潜规则了。
太子朱简灿心情异常复杂,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高兴。
自己的父皇似乎真的没有改立的想法。
但是吴王的王号,整个浙江的安排,都太过夸张了,代价太大了。
关键是,浙江离南京太近了,浙江的藩王手上有三个护卫军团,南京的皇帝怕不是要夜不能寐啊。
朱简灿本能的想要反对,但是也马上意识到,现在反对这个安排,很容易惹怒皇帝。
因为自己刚刚还明确说了,要给弟弟最富裕的地方,还要给满额的护卫。
现在父亲按照自己的建议决定了,自己又站出来反对,就会陷入反复无常的境地。
所以哪怕自己觉得不合适,已经表达过态度之后也不能再反对了。
于是朱简灿低着头扭头,用力的看周围的大臣,希望他们有人站出来反对一下。
这时候还真的有人开口了,是税部尚书最先挑了头
“陛下,此议不妥啊,浙江杭州乃是朝廷赋税重地,不宜分藩建国,也不符合崇祯以来的祖制……”
皇帝朱仲林立刻反问说
“爱卿认为朕与太子共同做出的决定不妥吗?爱卿认为不应该给我儿简烜封王建国吗?
税部尚书马上辩解
“微臣惶恐,微臣不敢,微臣万万没有这个意思……”
皇帝立刻再次接着宣布
“简烜有功于社稷黎民,除在江南地区封邦建国之外,没有其他方法足够作为奖赏。
“朕意已决,在杭州设立护卫,在浙江封藩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