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皇太子的焦虑(2 / 2)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1168 字 6个月前

但是有太子的时候,詹事府官员就是太子的老师和下属。

他们的任务是给太子讲课,辅佐太子处理皇帝安排给太子的事务。

朱简灿今年已经三十六岁了,也已经当了三十年的太子了。

这种状态的下太子的心态还是比较敏感复杂的。

这时候,忽然有内监来到春和殿,向太子宣了皇帝朱仲林的口谕。

让朱简灿去紫禁城西朱简烜的实验室,跟他一起观摩和验收朱简烜设计的重要工业机械。

朱简灿带着属官接旨的时候表情平静自然,告诉送信的太监自己马上过去。

但是看着太监离开之后,朱简灿却在原地站着许久没有动弹。

朱简灿身边的属官看着自己家太子的反应,心中大概都能猜到他现在的心情。

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面,皇帝几年前新得的小皇子是个天才的传说,越来越多的在宫内外流传。

关键是皇帝自己已经无数次的公开亲口主动称赞过。

关键是越来越多的消息和证据不断验证,这个小皇子他真的是个绝世天才。

当太子的朱简灿面对这些消息,心里就不只是不怎么舒服的问题了,而是开始担忧乃至焦虑。

太子詹事齐旭故作轻松的上前一步小声说

“太子殿下无需太多忧虑,我大明自太祖朝以来,从未有过废长立幼之事。

“就算陛下动了心思,朝堂重臣也肯定会据理相谏的。

“神庙老爷(万历)喜爱福王殿下,最终也只是表达了喜欢,始终没有真正动过废长立幼的心思。

“殿下既嫡且长,更是稳如泰山的,十六殿下不过是福王而已。

“殿下只需做好分内的事情,陛下没有安排的事情不要过问,韬光养晦即可。”

朱简灿心中知道齐旭说的是实话。

大明朝采用非常典型的嫡长子继承制,而且几乎是所有的封建王朝中执行的最好的。

大明皇帝基本都是所有兄弟中最年长的。

要么本身就是嫡长子,要么是皇帝没有嫡子的情况下,由庶长子继位。

哪怕朱棣自己在朱元璋去世的时候,也已经是事实上的嫡长子了,前面三个哥哥都已经死了。

甚至明朝宗室还在事实上执行“待嫡”的潜规则。

皇帝在大婚之前不纳妃,皇后连续几年无所出,皇帝才会开始纳妃。

大明的皇帝只要有嫡子,那他基本也都同时是长子。

通常没有比嫡长子年龄大的庶子。

同时明朝以前也真的没有出现过废长立幼的事情。

哪怕是万历,也没把改立福王为太子的事情说出口,只是宠爱福王而已。

明朝所有的皇子之间的党争,本质上都是皇帝与太子的矛盾,而不是太子与其他皇子的矛盾。

因为太子年龄大了之后,就能公开合法的从皇帝手中分权了。

而皇帝是讨厌分权的。

所以只要皇帝活的时间足够长,就会出现所谓的诸子夺嫡的戏码。

这本质上是皇帝在压太子的势力。

所以对于太子而言,最稳妥的做法其实是“保守”。

不要主动去给皇帝老爹“帮忙”干活。

老老实实当个忠厚老实的大孝子,同时对弟弟们表现出无限的宽容。

然后看着弟弟们在父亲面前各种表现就行了。

不要下场与他们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