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微臣有句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澄如回头一看,原来却是王文涵。上回他出使边关,联络了赵友林等几个人,回来禀报后,让澄如颇为满意,就提拔他做了户部五品员外郎,只因为他去过边关,所以,澄如今天也让他参加了商议。
“文涵,你有话就直说吧,今天你能到这里来,本王就没把你当外人看待。”
澄如表面上一向礼贤下士。
“谢殿下容微臣鲁莽。俗话说一俊遮百丑,一善隐百非,据微臣看来,眼下礼亲王与那魏笙书出征首战告捷,并且以极小的代价斩杀蛮夷数千人,让咱们大梁国一洗以往颓势,圣上因此龙颜大悦,所以,现在礼亲王但有所请,圣上自然自会全部应允,咱们如果此时迫不及待地要弹劾制裁魏笙书,反而会引起圣上的猜忌。”
“嗯,那你的意思难道要让那丹宇败给蛮夷才好?这个……这个,那蛮夷可是咱们大梁国的世仇,而丹宇还是本王的侄子,如果本王暗地里使绊,对丹宇釜底抽薪,这岂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吗?”
“微臣明白殿下一片至诚宽厚之心,可微臣觉得大丈夫欲成大业,应该不拘小节,昔日晋文公复国,也是仰仗了秦穆公的支持,才成就了春秋一代霸主……”
还没等王文涵说完,曹师堂就打断了他的话,问道:
“王文涵,你的意思是不是要咱们殿下与那蛮夷勾连,让丹宇在边关腹背受敌,最后导致他在前线大败,从而让圣上一举拿下他,对吧?”
“吴国公,恕微臣直言,眼下丹宇风头正劲,如果不把他的气势压下去,殿下欲想入主大内必定障碍重重。”
“可你让殿下这么做,这岂不是卖国,万一今后此事大白于天下,殿下该如何面对天下之人呢?”
刘宇涵忽道:
“吴国公所言虽然有理,但如果思虑太多,则难成帝业。依臣看来,史上那些明君背后也不见得个个都是光明磊落。昔日那齐桓公,也是让人射杀了他的哥哥公子纠,才登上大统,最终成为一代明君。只要殿下大事可成,其余这些其实无需多虑。”
其余众人也是各有议论,大家对王文涵的意见议事形成不了统一,澄如也是举棋不定。这时,王文涵又说:
“殿下,微臣忽然想到一计,也不用同那蛮夷勾连,便可让丹宇在边关进退两难,到时,殿下只需如此如此,大事可成矣。”
澄如顿时眼睛一亮,说:
“文涵,你有何计,只管说来,事成之后,本王自会记你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