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
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一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2.俯卧压背法: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
气体交换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将要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
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操作方法:
(1)伤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
(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
(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
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
(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一16次。
也可以通过仰卧压胸法来进行人工呼吸,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很方便地观察病人等脸色,并且在进行仰卧压胸的时候,气体交换量会很正常的呼气时的呼吸量接近,对于伤员的救治,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在救治的过程当中,很可能由于伤员的舌头后坠,而影响到空气进入。
另外,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患者2次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和胸骨正中交界处,相当于胸骨中下1\/3。按压时两手交叉、手指交叠,手指肚要离开患者皮肤,按压过程中双上臂处于垂直状态,依靠上半身压力向下压迫,从而完成1次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时要求每次按压深度为5-6cm,按压频率是100-120次\/分。人工通气前,要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取出假牙,清除口腔内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恢复到正中部位,通过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打开气道。院外常采用口对口人工通气,施救者一手捏住被救者鼻翼,另一手用口完全包裹患者口唇,进行缓慢、有力吹气。如果看到被救者胸廓产生起伏,提示通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