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猎头(一)(2 / 2)

在20年的猎头生涯中,我似乎很少遇到试用期不过的情形,印象更深的是有些人是我推荐给了他们非常好的机会,我敢肯定不是我的推荐,可能他们根本无法走出新的人生道路。自己做猎头最怕的事情是人选不能过保证期,不只是因为那边收不到猎头费,而是觉得是我的判断出问题了,尤其是那些我竭尽全力说服人选的职位,便是我认定对他们来讲最适合的职位,我应该不会出错的。这个是基于我对客户的了解,对行业市场的了解,对人选职业发展阶段的了解,对千万个人选职业经历共性得出的结论,因此如果我觉得不太合适便不强烈推荐,但有些人选有些原因急于换工作,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但他们需要自己承担不合适的后果。因此但凡我判断没有问题的,一般不会有问题。

事实上在很多人换工作的过程中,通常想得不够全面,或纠结于不是重要的点,或喜欢听熟悉人的意见,殊不知在这点上资深猎头是要胜过熟人的,因为我们见过太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往往都会有相似点的。有时人选的选择就是基于冲动而不是理智,而我会让他们更理智的考虑问题。事实上职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至关重要,而每一次选择都会对下一个职业阶段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我做猎头一贯的态度是既要对企业负责,也需要对候选人负责。

有些人会误解猎头,觉得猎头只是帮企业招人,企业出钱的就只说企业的好话,这样的猎头的确也有,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有些刚毕业做猎头的,他们一般只考虑企业的需求,千方百计说服人选考虑,也的确有那么些人会冲动被说服,也不管是否真正适合自己。所以我说有些刚做猎头的人业绩也挺好的,因为他们不太会考虑人选的未来。对人选未来负责,是我觉得作为猎头应该有的态度。

关于猎头,有个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之一,莫过于胡歌参演的《猎场》,原本定档暑期,却因版权之争迟迟未能与观众见面。而这部电视剧主要是以猎头公司为索引讲述职场故事,因为题材特别而备受关注。猎头,这种专靠“贩卖”高端人才做服务的职业,虽然近几年已渐渐褪去神秘光环,但他们挖人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被猎头挖的“猎物”又是怎样完成职场升级?电视剧早已热播,咱们再来讨论一下。

被“倒卖”三次,年薪涨四倍……

成为“猎物”后销售代表三连跳。

前几天,与朋友约在汉口一家咖啡厅谈事的罗超,遇到了猎头刘女士。当他看到刘女士正在和一个业内的朋友聊天时,罗超礼貌地点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面对这个场面,大家都心照不宣,与刘女士交谈的朋友多半是下一个“猎物”,可能处在跳槽的关口期,所以不便上前去打扰他们聊天。

几年前,罗超也是刘女士的“猎物”。当时,罗超刚从外地来汉,在一家日资企业做销售代表。因为良好的职业口碑,罗超被刘女士“瞄上”,虽然最初接到刘女士见面的邀请,罗超觉得很诧异,但出于礼貌还是与之进行了交流,这次交流让他成功地从一家日资企业,跳槽到一家美资企业,收入涨了不少。在美资企业工作期满后,在刘女士的引荐下,罗超再次跳槽去了另外一家外企。

现在,罗超已经成为一家外资企业驻武汉的销售主管,年收入也从最开始认识刘女士时的十来万,一步步涨至50多万。虽然刘女士算得上是罗超晋级之路的贵人,但两人的关系却不远不近。“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大家私下其实接触很少。”罗超告诉记者。

和罗超一样,不少职场人士都会接到猎头的电话,有时并不完全是为了换工作,一个专业的猎头顾问,可能会对求职者的职场规划给出很多建议。在金融行业工作了两年的吴先生,前不久接到了猎头的电话。此时,他正处于是否创业的摇摆期。经过与猎头长达三个小时的交流后,猎头给吴先生的建议是,目前他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并不适合马上创业,建议从小型金融企业转战大一点的企业,积累更多经验。他还在该猎头的推荐下,换了一家金融企业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