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霸天接过奏折,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他越看越兴奋,越看越觉得魏征的改革方案切中要害,正是大隋目前急需的良药。
“好!好!好!”宋霸天连说了三个好字,激动地说道,“魏征真是朕的股肱之臣啊!这份改革方案,朕一定要全力支持!”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萧美娘,说道:“爱妃,朕决定了,从明日起,朕就和李绩将军一起,开始推行这些改革!”次日清晨,天色微亮,宋霸天便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了早朝之上。他目光如炬,扫视群臣,朗声宣布:“诸位爱卿,朕今日起,将与李绩将军一同推行新政,革除弊端,振兴大隋!”
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杨素一派老臣面露难色,他们深知新政一旦实施,必然触动他们的利益,早已暗中串联,准备抵制。而以魏征为首的新生力量则激动不已,他们期盼着改革已久,如今终于看到了希望。
改革的第一步,便是整顿吏治,裁撤冗官。宋霸天雷厉风行,亲自主持考核,将一批尸位素餐、贪污腐败的官员罢免查办,一时间,朝野震动。
紧接着,宋霸天又颁布了一系列新法,涉及土地、赋税、商业等多个领域。他推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减轻赋税,鼓励农耕;开放商贸,促进经济发展。这些措施,如同久旱甘霖,滋润着大隋的土地,百姓的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
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那些被触动了利益的权贵们,开始暗中阻挠,散布谣言,甚至煽动百姓闹事。一时间,朝野内外,暗流涌动。
面对重重阻力,宋霸天和李绩并没有退缩。他们深知,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为了大隋的长治久安,他们必须坚持下去。
宋霸天一面命魏征等人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了解改革的意义,一面派李绩率领精兵,平定各地叛乱。两人内外合力,恩威并施,逐渐稳住了局势。
就在改革初见成效之时,北方边境却传来了紧急军情。突厥可汗率领数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入侵!
消息传来,朝野震动。大隋此时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内部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如今又面临着外敌入侵的巨大威胁,可谓是内忧外患,腹背受敌。
“陛下,突厥来势汹汹,不可不防啊!”李绩神色凝重,拱手说道。
宋霸天眉头紧锁,他明白,此时大隋正面临着自建国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他抬头望向李绩,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李将军,传令下去,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地图上,突厥大军来势汹汹,直逼中原。宋霸天和李绩相对而坐,沉默不语。
“陛下,如今我军主力皆在南方平叛,若要北上抗击突厥,恐怕……”李绩欲言又止。
宋霸天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如今大隋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困境,无论是兵力还是粮草,都难以支撑。
“难道……要放弃南方吗?”宋霸天喃喃自语,眼中充满了不甘。
李绩沉默片刻,抬起头,语气沉重地说道:“陛下,当今之计,唯有……”“陛下,当今之计,唯有集中力量,先击退突厥,再平定南方!”李绩语气坚定,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
宋霸天霍然起身,在地图前踱着步子,突厥的铁骑如同乌云压境,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深知,李绩所言非虚,突厥的威胁近在眼前,若不及时应对,大隋的半壁江山都将沦陷。
“南方战事,可暂缓一步,待击退突厥,再腾出手来,彻底解决南方问题。”李绩补充道,“臣愿领兵北上,与突厥决一死战!”
宋霸天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地盯着李绩,他知道这是眼下最好的选择,但也意味着他要将南方战事全权委托给李绩,这需要极大的信任和魄力。
“好!李绩听令!”宋霸天语气沉稳,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臣在!”李绩单膝跪地,双手抱拳。
“朕命你为征北大元帅,统领二十万大军,即刻北上,抗击突厥,务必将敌人阻挡在国门之外!”宋霸天语气铿锵有力,充满了对李绩的期望。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厚望!”李绩接过象征兵权的虎符,起身领命而去。
目送着李绩离开,宋霸天转身看向窗外,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将南方战事托付给李绩,只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如何稳定朝局,安抚那些被触动利益的权贵,才是更大的挑战。
“来人,传魏征、秦琼觐见!”宋霸天收回目光,沉声吩咐道。
不多时,魏征和秦琼便赶到了御书房。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宋霸天示意二人起身,将突厥入侵的消息告知了他们,并阐述了自己与李绩商议的战略调整。
魏征听后,眉头微皱,沉吟片刻后说道:“陛下,突厥来势汹汹,我军虽有李将军率领,但也需做好万全准备,臣建议……”
宋霸天认真听着魏征的建议,时而点头,时而沉思。他知道,这是一场艰难的考验,不仅需要军队的勇猛,更需要朝廷的团结和百姓的支持。
而就在此时,边关急报传来,突厥可汗率领大军长驱直入,直逼京城,隋朝边境的守军节节败退……
“陛下……”魏征脸色骤变,欲言又止,目光中充满了担忧。
宋霸天紧握着手中的奏折,手背上青筋暴起,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