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安东尼奥多虑了,贾珠短时间内不会再动刀兵,统治镇压土着势力也需要不少时间。
荷兰殖民了那么大片土地,盘踞的土着势力和政权也有不少,他们都是荷兰扶持起来管理本地人的,贾珠要将这些人也彻底拔除。
这些人要么是服务于荷兰殖民者的买办,要么是大地主,留着他们后患无穷。
既然要统治这片地区,贾珠就要趁这个机会一次性将他们全部清除干净。
四、五、六月,贾珠一直都在着手做这件事。
当然,对暹罗和真腊的行动也在同步进行,不过并不是军事行动,而是文化入侵。
贾珠派了不少人去暹罗和真腊暗中宣传贾珠在各地执行的政策,对普通百姓而言,分钱分地有巨大的诱惑力,而且不需要他们额外付出什么。
派出去的这些人并不是汉人,而是东吁、南掌、安南和茜香人。
汉人宣传可能没有什么说服力,但是这些昔日的邻居去宣传就不一样了。
大家都是一样的人,以前都过着差不多的牛马生活,但是短短一两年,对方就衣食无忧了,这种刺激是巨大的,他们怎么能不羡慕呢?
如果大家都是牛马,他们也可以甘心继续做牛马;但突然发现昔日共同劳作的牛马今日却已经变成了人,如何能使他们不心生向往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鲜明的对比使得两国普通百姓无比期待贾珠能带兵去解放他们。
对于现阶段的他们而言,贾珠的政策有利无弊,所以对他们充满了吸引力。
这就是贾珠想要达到的效果,他主动带兵打过去,和人民期盼他带兵打过去,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对于占领后的治理,也有重要作用。
暹罗和真腊朝廷也没闲着,他们将贾珠的政策说成是歪理邪说。
地主家的土地也不是从土里长出来的,贵胄家的金银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他们拥有这些土地和金银都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无尽的智慧、卓越的能力慢慢积攒下来的,合法拥有,应该受到保护。
如果今天,贾珠分了豪绅地主的土地金银,等他们将来积攒出土地金银,也会被贾珠瓜分掉。
别说,这样的话,还真有人信。
任何形式的剥削都披着一件看似合情合理的外衣,否则它就不可能说服人,让普通百姓甘愿被剥削。
土地兼并是怎么发生的?和劳动、智慧、能力有关系吗?
贵族总是拥有最好的土地,且通常是免税或少税。一旦国家遇到自然灾害、战争或者其他事情需要加税的时候,老百姓就可能面临土地的收成还不够交税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种地还不如不种,至少不用交税,于是便会低价卖给不用交税的贵族。
失去土地的百姓靠什么维生?要么成为佃农,要么依附于这些贵族生存,自然而然成为下等人,不得不依靠那些所谓的上等人才能生存。
这还是自然条件下的土地兼并,并不涉及任何权力的滥用,以及仗势欺人的情形。
但它就是自然而然演变成了这样,土地这种生产要素慢慢向贵族集中。
事实上,大贵族们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加剧这个过程,巧取豪夺、官商勾结都是屡见不鲜的方式。
然而在他们得到财富的同时,也在一步步将自己送上断头台。
失去土地的百姓们日渐没有活路,于是爆发革命,重新洗牌,开始新一轮的重复。
就没有人看到这个问题吗?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
历朝历代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但是很遗憾,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将其真正解决。
小农经济是这样的,商品经济时代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很遗憾,本质还是一样的。
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有土地才能种出粮食,有粮食才能吃饱肚子。
商品经济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信息、以及所谓的企业家才能,没有这些生产要素就生产不出商品,没有商品就没有钱,就没办法填饱肚子。
普通人没有办法生产出商品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只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压根凑不齐这些生产要素,就像古代的农民没有土地一样,又怎么能种的出粮食呢?
就算有些幸运儿勉强凑齐了,大概率还是会被吃掉,因为商品经济中有规模优势,大吃小,小被吃,就是这么无情。
没有生产要素的普通百姓便只能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除了劳动力,他们一无所有。
但是有太多的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了,甚至还有一大批人想要出卖劳动力,而没人购买,这就是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原因。
生产者产生大量利润,他们会将利润来源归结于什么呢?
资本、技术、信息,甚至有恬不知耻的人归结为自己杰出的才能。
几乎不会有人将利润来源归结为劳动力,不会承认是别人的劳动才创造了这些价值,他们狡辩说如果不招这批人,还可以随意换成另一批人,利润还是不会变,所以利润和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无关,和劳动者无关。
听听看这是人话吗?换了一批劳动者,难道就没有劳动力参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