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攻占马六甲(1 / 2)

两万辽东水师在丁加奴成功登陆后,休整了几日,贾珠便开始全面进攻马来半岛的北方城池,并不断向南方推进。

北方的防守势力主要是马来人及华人,只有少部分官员和将领是葡萄牙人。

华人几乎占到总人口的一半,其中大部分是明成祖开海时期过来的,如此便可以知道明宣宗为什么要紧急实施海禁了。

如果继续开海,只怕沿海的百姓都会跑去其他国家。

皇帝不会反思百姓为什么想要逃离,只会想尽各种办法防止百姓们离开。

故土难离,乡情难断,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在海洋上奔波几个月,生死难料,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安家呢?

孔子说苛政猛于虎,柳子厚说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远赴重洋,生离死别,九死一生,背后反映的不也是苛政吗?

老虎伤人,这是老虎的本性;毒蛇伤人,是因为人们去捕蛇;苛政伤人,又是因为什么呢?

不要去怪罪某一项政策,因为所有的政策背后都是人,要将罪责落实到具体的人。

有些人表面光鲜,人模狗样,其实比老虎更凶残,比毒蛇更狠毒。

其与禽兽何异?

大军每到一个地方,首先是劝降,劝降不成才是武力攻城。

军事要过硬,宣传也不能拖后腿。

贾珠在马来打出的旗号是“解放马来半岛,驱逐殖民势力”,极力宣传对百姓的各种优待政策,以获得马来人和华人的支持。

宣传还是有效果的,被汉人统治总比被葡萄牙人统治要好,尤其是获得了马来华人的支持。

贾珠的事迹早就已经传遍了东南亚一带,马来华人一直在期待贾珠带兵来马来半岛。

所以大军一路南下,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就占领了马来北部及中部城池。

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然,贾珠点亮的也不是一把星星之火,而已经是一片燎原之火了。

面对乾军的猛烈进攻,葡萄牙人根本没办法阻拦,因为他们的将士数量就只有那么多,守住马六甲城、柔佛城以及马六甲海峡,就已经用光了他们的所有兵力。

马来半岛最重要的就是南方的马六甲城,只要能守住这个战略要塞,其他地方丢了也就丢了,并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葡萄牙驻马来半岛的总督阿尔梅达几乎将所有葡萄牙将士都调到了马六甲城,要与乾军在这里做殊死搏斗。

同时也联系苏门答腊岛的雅各布,以及菲律宾的安东尼奥,请求他们派兵支援。

雅各布直接无视了阿尔梅达的请求,双方又不是战略伙伴,之前在马六甲海峡还一直有摩擦,而且贾珠又没有带兵进攻苏门答腊岛,他为什么要自找麻烦?

至于安东尼奥,他现在还没收到阿尔梅达的出兵请求。

马来半岛距离菲律宾群岛两千多公里,就算安东尼奥想要派兵支援,也没有那个时间。

所以,这一仗,阿尔梅达只能率领葡萄牙将士孤军奋战。

几日后,乾军占领吉隆坡,贾珠安排了近千将士维护城内秩序,便带着两万多辽东骑兵和两万水师,势如破竹,南下直逼马六甲城。

每打下一座城池,贾珠都会安排近千将士留守,毕竟是在敌国,一切都要小心为上。

虽然已经到了十二月中下旬,但是将士们行军一点都没受影响,这是他们所经历过的最热的一个冬季。

马来半岛,即使是冬天,最低温度也有二十多度,所以在冬天行军才是最合适的,夏天就太热了。

只用了一天时间,乾军就到了马六甲城,将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

贾珠命令大军在城池三公里外扎营,葡萄牙的火炮撑死了能打一到两公里,三公里是绝对安全的距离。

大军刚到,今日休整,严防敌军偷袭,明日一早攻城。

阿尔梅达看着城外的数万敌军,心里不禁打起了退堂鼓,蚁多咬死象,就算敌军全是使用的冷兵器,要攻下城池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但令他意外的是,他居然在敌军中看到了火器和火炮,虽然不确定这些火炮的威力,但使得本就严峻的形势,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虽然不知道贾珠是从哪里弄来的火炮,但阿尔梅达确定,乾军的火炮不可能会比葡萄牙的更好。

葡萄牙已经占领马来半岛近一个世纪,阿尔梅达也来了亚洲好多年,还从来没听说过大乾有品质很好的火炮。

阿尔梅达之前也听说了贾珠用火炮攻占了中南半岛的几个国家,将火炮的威力说的如何夸张,但他认为不过是这些东方人没见识,以讹传讹而已。

而且他是据城防守,火炮也都放置在高处,如果双方的火炮一样,守军火炮的射程会比敌军远。射程上碾压对方,敌军的火炮就发挥不出威力。

虽然敌军的火炮可能没有用武之地,但敌军将士数量太多,仍不可小觑。

他只希望能拖延尽量长的时间,拖到西班牙无敌舰队到来,到时候攻城危机自解。

阿尔梅达命令守城炮兵,一旦看到敌军炮兵接近城池就立即开炮,一定不能让敌军炮兵炸毁城墙。

只要城墙不倒,他就有信心靠这几千将士和贾珠周旋。

次日一早,吃过早饭,贾珠便组织军队呈进攻阵型,准备发起第一次进攻,争取一战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