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夜行。内斗(1 / 2)

北门老枪 北风2024 2186 字 12小时前

日本人数很少,能占领县城,已经是捉襟见肘,水上力量几乎为零,所以相对比较安全,乘着夜色一宿无话,他们到达临江时,大约半夜,船身刺驳起长长的水花,像一道道弧,大约是兴奋,没有人睡得着,黄骏这些年跟着刘昆仑走南闯北,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父亲,心情立马愉悦起来,家里除了妈还有心爱的陆桂芝,心就酥痒难搔,她和妈都是好女人,这么些年男人在外打拼,他们相夫教子,安于平凡,守着寂寞,守着期望,眼巴巴盼着男人归,可归期遥遥,这是怎样的耐守?黄骏此时心挂两肠,天隔一方,相知却不能相见,这是怎样的不舍?父子俩一成个月成十不沾家,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全靠两个女人支撑,忍不住,泪就一串串,好歹他是驶船,别人并不曾注意,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里怎样的无法割舍?

一江有水一江月,风摇浪起,那晃动的涟漪,不住四下里扩散,有水花撩拨,兴奋得手足舞蹈,那不是人,而是被惊飞的水鸟,世界在无比的静谧里,看船独舞,听船写意。

尚若有琴,弹它一曲,撩情写意,想来极是最好的,发上古之幽思,书今人之情怀,可惜了,一江好星月,如果不是为了驱赶消灭侵略者,这静思的夜,是何等迷人啊!黄骏心如跑马,徜徉快意,他们几个人一直喋喋不休讲到黎明,江上起雾,月朦胧,鸟朦胧,渐渐得可以看见江岸,以及那木刻般江边之景,心里潮起火一样拱动的**。

大约精力不支,李心泽抱枪动动,头重心沉,只一会儿,撂了话把,鼾声即起。

那不是霞,更不是太阳,只是一抹桔红泛起,沉睡的潮湿还在滴答,早起的鸟儿真的有虫吃,你听那欢快声音,是那样愉悦人的心灵。闲隙吐丝,丝长丝短,弯弯曲曲吊坠,像被温水着湿过,不忍吸咂,不能动手,它脆弱得弹吹则断,时间在滤镜的背后,见证着情的拧捻,意的渗漏,扑楞楞---一只晨鸟,迎风片过黄骏的头顶,他下意识缩了一下脖,困顿的意念,像竹子抖动着。

黑影像纱,变薄了,仿佛拽一下,可以撕碎,凌星的水滴洒过头顶,那不是雨的写意,而是黎明的哭泣,它哀伤夜的逝去。

黄兴忠瞅着窗外的天,知道新的一天就这样来了,陈仲秋---过去他最看不上的泼皮无赖,已经变得让他不认识了,这个人为了苟且偷生、追逐利益,已经嬗变为日本的走狗了,这是他不想看到的,而活生生演变出来的,日益糟糕的环境,让人欷吁,他翻动着身子,听见北风还在鼾声如雷,他吐出了极其浓重的一口气,就算再难,哪怕拼上自己的性命,也要炸了连脚机场,他早已经意识到:必须联络有志之士,联络正义之师,来共同完成这样足以彪炳千秋的历史绝唱!

思绪起起伏伏,像扭动不安的股市,跳动震荡厉害,像山谷豁豁牙牙起伏,那抹恬淡的红,像滴血在渗漏,由浅入深,像血在融入,渐渐地可以看到影子似景色正在脱胎换骨,他不知道:他们这一走,会给史凤扬夫妇平静的生活带来什么,他虽相信史凤扬的能力,但什么时候能够和那些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陈仲秋会如疯狗一样咬住史凤扬吗?当初他该听黄安的话,不该有妇人之仁,养虎为患呀,贻害无穷,陈仲秋为了向上攀爬,已经不择手段了,在全民族大义面前,他已经沦为历史罪人,郝百声虽不是什么好人,在这事上,至少还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断然不可为,他们和日本人若即若离,敷衍了事,山高皇帝远,日本人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很多时候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日本人的进攻方向,很明确,由于兵力空虚,又要集中精力占领大上海,主要兵力现在集中在北平往山东方向,德川安康联队作为先遣军,后勤补给一直滞后,这在很大程度牵制了他所在的师团主力,所以通过大轰炸,象征性占领的三个县,兵力虚弱到只能龟缩在城里,兵力不足,旧警察又良莠不齐,很多时候封的那些官就是空架,所谓的驻军司令,也就领导一两千人,这时候只要中国人能同仇敌忾,应该可以有所作为。

如果再能炸掉机场,日本进攻上海,就会成为空谈,至少会迟滞他们的张狂。

“你一直没睡吗?”黄安揉揉眼。

“也不是!陈仲秋你怎么看?”

“我们在做完这件事后,应当及时返回土木镇,把这颗毒流挖掉,从这次事情上看,他已经彻底沦为了汉奸!”

“你说得极是!我就不该有妇人之仁!”

陈仲秋派人盯着史凤扬,奇怪并没有发现其可疑,他竟然倍感失落,黄兴忠应该是提前接到通知跑了,一定是这样的,怎么办?城府浅了,别人还没怎么样,自己倒是先乱了阵角,这还是我陈仲秋吗?今非昔比是不是?郝汉像个长舌妇,如此去舔腚子,郝百声居然没有动作,还是尽快占领黄家大院,以起到震慑黄兴忠的目的,他究竟在外面干了什么?非要抛家舍业?杨坚强那头驴一定知道,但不会告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