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舍我(2 / 2)

“我是1900年生人,应该比你小。”

“那这声‘成兄’我就接着了,”成舍我坐在土炕上说,“我想写一篇报道,发在我们的新知编译社。”

“新知编译社?”

“哦,就是我在北大成立的一个社团,本人忝为社长。”

“编译?翻译国外作品?”

“没错。”

“好事嘛!咱们就该睁眼看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多翻译国外书籍。”

成舍我尴尬一笑:“惭愧,成立两年以来,却没有多少译作。所以我深知翻译不是容易事,但先生以一身劳苦车夫,却能轻松驾驭,实令在下汗颜。”

翻译确实不是成舍我的强项,他主要还是一个成功的报人。

秦九章笑道:“我也没想到引起这么多人关注。”

成舍我说:“译作我看过不少。关键是翻译的人,也就是先生你,竟然是个车夫,这才是让整个学界、报界感到惊讶的事情。更何况先生的选文、译作水准都很高,行文颇有新文化之风,每一样都难能可贵,却又全都集中在了你一人身上。”

好吧,秦九章自己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强的效果。

自己先搞搞翻译,无非就是想以这种方式赚点钱,过稿容易,还能在民国的环境里涨涨名气,以为将来的创作提高点版税。

——的确能提振名气,民国文盲率起码80%,懂英文的能有几个?

熟练掌握外文在这个时代属于彰显学识的极有效方式。这一点和后世有些不一样。

秦九章说:“大家喜欢,我很高兴。”

成舍我说:“另外,我还想把你的几篇译作转载到《北京大学日刊》上,希望先生同意。”

“可以。”秦九章没有理由拒绝。

“多谢先生,我会征求校方给您补上稿酬。”成舍我说。

秦九章笑道:“稿酬不着急。”

民国时期,北大很缺钱的。

自己刚穿越就见识到了,即北大教师的“六三讨薪运动”。

整个民国时期都没什么很好的改变。原因嘛,主要是北大隶属的部门缺钱。

北大是民国教育部直属,听着很牛,但民国的教育部是个清水衙门,穷得叮当响,鲁迅的薪水还欠了不少。

那什么部门有钱?

答:外交部、交通部。

外交部管辖的清华大学,以及交通部管辖的交通大学都非常有钱,从不缺经费。

北大就是一群苦哈哈。

教授都发不下来薪水,也不指望他们给自己几块钱稿酬。

当然,要是给,也不能不要,请成舍我等人喝个小酒也行嘛!

成舍我说:“先生选取的几篇文章我非常喜欢,境界颇高,先生必然是读过很多书籍,才能有这样的眼界。要是选错了书,有时候译到一半就失去了动力。”

秦九章说:“这几篇文的确不错,可以收录进各个学堂的读物中。”

能上语文课本的选文,水平不需丝毫怀疑,绝对都是精中选精。

目前国内的译作主要是各种工具类或者学术类的书(其实也没多少,很多书必须懂英文才行,所以大部分民国大学的理工科都是全英文授课),小说类的译作相对较少,短篇小说就更少了。

成舍我说:“本人正有此意,只要先生同意,我马上给警民写信。”

“没问题,”秦九章多问了一句,“警民是?”

“警民与我同年,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英文部的一名编辑,”成舍我道,“忘了说,他叫郑振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