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说客临门(1 / 2)

锦绣大明 路人家 1540 字 3个月前

在周围那些匠人期盼而又忐忑的目光注视之下,杨震平端着手中火枪,在按照祝思元的指点拉动上方的机关,使燧机到位,再用食指一扣扳机,便听得一声清脆的枪响。

以杨震过人的目力,很容易就从枪口喷出的火焰里找到了那颗被全力激发出去的弹丸,只见它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便准确命中了数丈之外的木靶,这已是之前那些火绳枪射程的极限了。

杨震眼睛一阵放亮,迅速拉开那火帽,一抖之下,半截带着焦黑色的纸壳便掉了下来。一旁的祝思元见状,赶紧递上另一枚子弹,杨震迅速装填之后,便又是一枪击出。

就这样,转眼间他便连开五枪,且每一枪都正好打在靶子之上,这让周围的匠人先是一阵沉默,随后便大声地喝起彩来,同时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激动之色来。

这些人可都是曾经造过火枪的,也曾试射过,很清楚刚才杨震连发五枪的时间只够之前那些火绳枪打上两枪都有些困难。而现在居然快了三倍,虽然可能是杨震的枪法准,但其准确率也是远超以往的任何一支火枪了。这种自豪感,自然让众匠人一阵激动,难以自持。

“好,你们果然没有叫我失望。”杨震在放下枪后,也赞了一声。这枪对他来说其实算不得什么,但相比于以往那些落后的前膛火绳枪却已是质的飞跃了,他相信只要循着这条路继续往下去,就一定可以造出更接近于后世的火枪来。

不过在看到那靶子上显得很是凌乱分布的弹丸后,杨震还是轻轻摇了摇头。即便以自己的枪法,也只能让弹丸不脱靶而已,足可见如今火枪的准确率有多么的低下了。

这一点,其实他也早有所料,所以会出现如此不如意的结果,只因为这时的枪管里并无膛线,这让弹丸在一出枪口后就因为各种重力、摩擦力而变得很不稳定。只有当枪管里有了膛线,让弹丸在射出枪口时保持急速的转动以稳定向前,才真正有了指哪打哪的效果。

不过这却需要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了。或许在杨震的要求下,这些工艺精湛的匠人真能凭着本事为枪管手工车出膛线来,但那毕竟只能供应几支特定的火枪而已,根本做不到普及。至少在真正的工业化出现之前,这种跨时代的想法是很难成为现实的。

想到这儿,杨震又看向了祝思元:“你们觉着这火枪能被大批量地制造出来么?”

“这个……”在互相用目光做了交流后,祝思元才道:“倘若朝廷能拨给足够的银子,再有更多熟练的工匠的话,小的有信心在一段时日里造出一批相同质量的火枪来。不过……”

“不过什么?有什么为难的么?”杨震忙又问道。

“不过这火枪还在其次,真正难办的还在这些弹丸上。这里几十枚弹丸可是小的们耗费了不少时间造出来的,光是称量火药就费时不少,还有将它们组装起来,光一枚子弹就需要好一阵子。而刚才都督你只在转眼间就连开五枪……”话到最后,祝思元已住了口,杨震也明白了他想说的是什么。

是啊,相比起火枪来,子弹这一消耗品才是限制这一改进的关键所在。后世因为有成熟的工业体系,有大机器制造,有车床的存在,子弹才不再是什么问题。可现在,靠着纯手工制造,这子弹的消耗对生产者来说就是个极大的难题了。

但很快地,杨震还是调整了心态,淡淡一笑道:“只要摸清了门道,事情总是能办成的。”他想到的是后世的流水线作业,这或许是如今提高子弹产量的唯一途径了,至于那些更好用的机器,就不是他所能提供了。

不过好在如今大明的外敌已除,内患也尚未显现,他还有的是时间来琢磨改进这一切。

祝思元似乎是担心杨震怪罪,便又说道:“都督,既然这火枪可用,小的以为照此原理也是可以对火炮加以改进的。”

“你是说你已对后膛炮也有了一定想法了?”果然,杨震闻得此言便是一喜。

“正是,事实上这两日,我们已在尝试着做出改进了。”

“很好,你们只管放手去做,倘若真能把后膛炮也造出来,本官一定会向陛下请旨,给你们封官的。”杨震忙许愿道。

枪和炮虽然其理相通,但却也有明显的区别。火炮的威力可比枪大多了,但它却不可能如枪般不断开火,如此对炮弹的需求就要远少于火枪了。而且明军经常干的还是守城,有了这种比以前开火更快,威力更大的火炮,守城自然就变得事半而功倍了。这才是叫杨震更感欢喜的事情。

“小的们一定竭尽全力,为朝廷,为都督尽快造出后膛炮来。”祝思元等人赶紧表态道。倘若真能因此得官,不光是他们自身,就是他们的先人和子孙也会与有荣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