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步行进大同(1 / 2)

锦绣大明 路人家 1552 字 3个月前

五月二十五日,经过二十多日的长途跋涉,杨震一行钦差队伍终于抵达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大同城,远远地,他们已能看见那古朴而苍凉的城墙。

大同,这个后世以煤炭业享誉天下的城市,在五百年前的大明万历年间一样是被无数人所牵挂的所在,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其重要性还要远远高于后世对国家的作用。

因为这是大明边境上抵御蒙古铁骑入侵的最关键要塞之一,是大明九边重镇之首,是蓟辽宣大四大重镇之首,是大明的门户。为了抵御强敌的入侵,大明从立国之初就在此设下了重兵把守,待到中期时此地已有十三卫所,数百堡寨,常年驻兵达十万以上。

要知道在五百年前的大明朝,一般城市里的百姓能到十万之数已颇见规模,而这还只是大同城驻兵的数量,因此而聚集的百姓就更是士兵的数倍。故而有一种说法是,如今的大同是除了北京、苏州等几处大城外天下间最繁荣的城市。

不过即便城市规模不小,大同的守边功能却并未因此而稍减。这一点只从它那高耸着,足有六七丈高,微微向外倾斜,上面布满了各种被炮石箭矢等留下深深痕迹的城墙上便可窥见一斑。而且要知道的是,杨震他们如今所看到的城墙还是大同城靠南一边的墙体,北边的城墙损伤只怕要数倍于此了。

但即便它曾经历过无数次生死存亡的考验,被数以万计的蒙古精兵无数次的包围攻打,但大同依然矗立在大明北方边境之上,从未被外敌攻破过。即便是被明廷视为奇耻大辱的正统年土木堡之变后,这城市依然保卫着身后的汉家江山,抵挡住了瓦拉大兵的强攻与计谋。

只是经历了这许多风雨之后,如今大同城就像是一个饱经风霜,满身伤病的老将军般,已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刻,各种伤病已在他看似坚强的身体内不断爆发,一个不慎,等待他的就是轰然倒塌。

看着这座守卫了大明边境数百年的城池,就连杨震的神色也变得郑重起来,而另一边的钟裕是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决定徒步走进大同城。

“大人你这又是何必?”杨震看了看远处那高高耸立的城墙,有些不解地看向正迈步前行的钦差大人。

“我虽非大同人氏,但自幼却听家中长辈说过许多在大同城内外所发生的英雄事迹。当时我就曾心向往之,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像那些大英雄般守护着这座城池。虽然如今我已不可能达成儿时愿望,但我对这座城池的尊敬却不会变。今日,我要以步行的方式进城以示敬畏之心!”钟裕口里说着话,脚步却一点不见减慢。

杨震听了这话,心下也不觉生出感触来。确实,真论起来的话,眼前这座城池和那些守护着它的人,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即便如今它内部已藏污纳垢,需要朝廷派自己前来清理,但错不在大同城,而是守城的人。想到这儿,杨震也翻身下马,随在钟裕身后,迈着大步向大同城走去。

既然一正一副两名钦差大人都迈开了腿脚步行走向大同城,其他那些士兵武官自然也不好再继续坐在马上了,于是也纷纷翻下马来,跟在两名大人身后,缓慢地向城门处走去。

在走了一段后,钟裕又回头看了身后的杨震一眼:“而且我料定了大同城里必然会有人出来迎接,咱们步行过去,也算是给他们一点面子吧。”

原来还有这一层考虑哪,这或许也算是官场中历练出来的本能选择吧?杨震闻言忍不住撇了下嘴,或许眼前这位钟御史就是个很合格的官僚了。

钟裕的这一行为很合官场的规矩,也很对某些将士的脾气,但有一点他却判断错了,那就是他下车步行的所在距离大同城的位置。

本以为只是一两里地的事情,走一下也就罢了。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望山跑死马,虽然下车处已能清晰地看到大同南边城墙的模样,但真走起来却还有着七八里地的路程呢。

钟大人大小就生在富豪之家,从未遭过什么罪,就是这次奉旨前来山西那也是坐的极其豪华的大马车。对他来说,或许走上两三里路不是什么难题,可七八十来里路程,就不是他能承受得住了。而且他脚上还穿着厚重的官靴,身上是里外三新的官袍,头上戴着官帽——进城时必然会有一番与当地官员的应酬与对付,他自然要穿戴整齐以显朝廷威仪了——再加上如今接近六月的天气,钟大人三五里路走下来,早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

直到这时候,他才感到有些后悔,早知道就再近些才下车步行了。但到了这个时候,他早已没有了反悔的可能,即便身子已被汗浸湿,即便双脚已发麻发痛,甚至可能走出血泡来,他也只能咬牙坚持着,希望赶紧到城门处。钟御史肯定不知道后世有一个说法叫NOZUONODIE,但他现在却在用自己的行动在诠释着这一说法。

杨震倒显得很是轻松,这点路程对他来说都不够热身的。虽然同样穿着郑重的锦衣卫飞鱼服,但练青云决已有些年头的他早已达到了寒暑南侵的地步,这点热度压根算不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