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再救佳人(上)(1 / 2)

锦绣大明 路人家 1547 字 3个月前

春夏之交的江南总是多雨的,一旦雨下得大而密了,更会延阻出门在外之人的行程。毕竟这时候的人们赶路多靠步行或骑着某些牲口,若没有什么急事,就不会顶风冒雨地赶路。

今日杭州往南面各府县而去的官道,就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而显得很是空荡。尤其是接近傍晚时分,这条官道上就只剩下两名披着蓑衣,骑在马上的人还在赶路。

头前一名年不过弱冠,模样英挺,尤其一双剑眉最是惹眼的青年擦了擦脸上的雨水,不无埋怨地回头对身后那条看着威风凛凛的大汉道:“鹰扬,我就说这雨天该在前面那小驿站里歇上一夜的。可你倒好,非要急着继续赶路,还拍着胸膛说前面不远还有可供歇脚的地方,我们都跑了近二十里地了,怎还不见你所说的客栈呢?”

那大汉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许是我记错了吧。原来只想着时候还早,雨也不大,可以多赶些路,没想到……我也是有些急着想回家了,倒是连累二哥你了。”

“你呀,什么时候能改改这毛躁的习惯呢。”青年无奈地一笑,再次催马快行起来。

这二人自然就是杨震与蔡鹰扬了。他们前一日从杭州动身,就一直南下往诸暨而去。因为蔡鹰扬离乡数月急着回家,这才错过了宿头,看情况今夜是要在野外住上一宿了。

好在这雨倒是在天黑之前停了下来,两人这才略松了口气,要是雨不断下着,他们想露宿都很困难,看来运气倒还没有差到家。杨震见雨既停,就把蓑衣除下,放到身侧一个竹笼之中,那里面还放着一个不小的包袱和一柄包裹着布匹的绣春刀。

他手上动着,嘴也不闲着:“鹰扬,你既然是诸暨人,就给我介绍介绍你这家乡吧,说实在的我还是从你口中听说这个地名的呢。”

听杨震打听自己的家乡,蔡鹰扬顿时就来了精神,很是得意地一笑:“二哥原来也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哪,我道锦衣卫应该什么都知道呢。提起我们诸暨县可了不得,春秋时的吴越争霸,卧薪尝胆的勾践你总是知道的吧?那时越国的都城就是咱们诸暨县了。还有传说中让吴王神魂颠倒,最终国破身死的美人西施,那也是我们诸暨的。

“至于其他的嘛,就是我们那儿的人都比较耿直,与江南其他地方的人脾气都不一样。物产什么的也是一般,倒是有一种叫千年果的干果,味道还算不错,到时候我请二哥尝尝……

“当然了,最好的地方并不是县城,而是离县城几十里外的陈家坳,也就是我家所在的村子了。那儿有座高山唤作东白山,就是这个时节上了山顶也是很冷的……”

不知不觉间,蔡鹰扬就把话题从诸暨县扯到了自家的村子去了,看着他唾沫横飞,夸耀着村子里人有多好,气候有多好,物产有多丰富,甚至是门前那条河有多清澈,杨震不禁为之失笑。

他这才想到眼前这位兄弟只是个没多少见识的淳朴少年,除了元宵时去过一趟杭州,只怕都很少在外闯荡,显然对诸暨县城的认识也是极少的。而自己居然还向他打听那里的情况,想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真是有问道于盲的意思了。

其实这也是这个年代的大明百姓的常态,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没出过家乡十里之外,只有些犯了罪或是不安分的人才会背井离乡地外出闯荡呢。乡人只知道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不知县城,也是很普遍的事情。

想到这层,就让杨震忍不住有些怀念起了前世资讯发达的好处来。那时无论去哪儿,只要上网一搜,就能把那地方了解个七七八八,而不用像现在般听他讲这些其实没有半点用处的东西了。

但看蔡鹰扬说得兴致勃勃的样子,杨震一时也不好打断他的讲述,只好随意听着,但心思却已完全不在此处。

就在两人来到一处岔道口——一边的大道是向绍兴府去的,一边的小道则延伸向诸暨县——杨震的眉毛陡然一挑,冲还在滔滔不绝的蔡鹰扬打了个手势:“且住!”

蔡鹰扬有些纳闷地住了口,再看杨震,却发现他正偏着头凝神侧耳倾听着通向绍兴府那边道路的动静。很快,杨震才转回头来:“你听到什么了吗?”

“没,没有啊!”蔡鹰扬有些紧张地道。他虽然参与得不多,却也知道之前杨震他们所做之事得罪了不少人,心中自然也难免有些担心会有人上门寻仇。现在一见杨震如此模样,又出门在外,天色还已黑了,就忍不住有这方面的担忧。

“那儿有兵器交接之声,难道是有行人撞上了劫道的?”杨震口中说着自己的推测,已拨转马头,往那边而去。他在修习了《清风诀》后,六识已比过往灵敏了许多,虽然那声音因为隔得极远传到这儿已几不可闻,但他还是清晰地把握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