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两难的抉择(多谢书友纸花船捧场)(1 / 2)

锦绣大明 路人家 1544 字 3个月前

满堂皆惊!

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到了杨震手中那块腰牌之上,个个脸上都是惊讶的表情,就连他是怎么站起身来的,都没有人注意到了。

不过有一点罗照南是可以确信的,那块锦衣卫腰牌是真的,也就是说杨震确实如其所言是锦衣卫的密探。不过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疑问:既然他是锦衣卫的人,为什么要来自己这儿告状呢?

锦衣卫是独立于大明整个司法体系之外的存在,他们办案向来自行其是,只要有所谓的证据就会拿人,上自朝廷大员,下到贩夫走卒,就没有他们不敢抓的。可今天,这个叫杨震的怎么就隐瞒了自身身份,把状告到这里来了?

是因为他年资尚浅经验不足,才做出这等事情来?也不对哪,从他刚才的应答来看,他虽然年轻却颇有胆识与能力,绝不是那样的人。何况,即便他不知该如何处置手中的证据,也大可向自家的上司请示,更不会来提刑司了。

“难道说……这是锦衣卫他们设下的一个陷阱?”罗照南的念头转得极快,一下就想到了某个最为合理的解释。

而似乎是为了印证他这一推断,杨震又说道:“好叫你们知道,我们已将这些罪证上报北京了。想必不消几日,京城也会有所处置。”

果然如此!罗照南心中既感愤怒,又带着庆幸。锦衣卫这么做就是在给自己挖坑了,如果他在本案上包庇了胡霖等人,一旦京城真开始了查察,只怕他也会被视为胡霖同党,那接下来可不妙哪。好在这个年轻人还不够沉得住气,被自己用板子一吓就把底都给透了出来,如此他就有选择了。

当然,现在再想以刚才的理由追究杨震早已不现实。罗照南只得道:“即便你真是锦衣卫的人,但既然来我提刑司告官,还是要遵循律法行事的。只是你手头上提供的这些证据,想定几名官员的罪是做不到的,无论去哪都一样。”言下之意,就是希望杨震能拿出更多证据来了,至于刚才还提到的他擅闯衙门的事,罗照南就当根本不存在了。

杨震点了下头:“我还有一样证据。”说着便从怀里取出了那两锭官银,交人呈了上去:“这是我从花知府,以及丁飞从胡霖那儿取来的官银,我是说从他们的私库里取出来的。”如今已是他取得了主动,索性就把两锭银子分到了两人的头上。

“……嗯?”罗照南拿过两锭银子仔细看了起来,见其底部都有“大明隆庆五年铸”“湖广府库”等字样,心中就是一凛,这确实可以当作证据。

大明朝虽然已准许民间可用白银交易,但一般流通的还只是散碎银子,只有官府为了运输方便才会铸造五十两以上的官银。而有一些官银又是彻底不在市面上流通的,一般只存放在各省府库之中,并被打上了不同的印记。

这些银子从成色到重量都要远远超过民间同量的碎银,往往一锭五十两的官银可以换取市面银两六七十两。这就出现了某些官员借职务之便以碎换整的行为。前期因为律法严明,这样的事情出得倒也不太多,但随着时间推移,官场上的人越来越贪,胆子越来越大,做这些事情的人就多了。有那胆大包天的,甚至不是换,而是直接盗取,事后若没人查也就罢了,不然就把罪名推到看守库房的人头上,着实是当时的一大弊病。

对此,罗照南自然也是有所耳闻的。现在看着手中的两锭官银,就知道这次的事情再不可能糊弄过去了。

倘若换了个普通百姓,拿出这样的证据来他还可以问句对方是怎么得来的银子,甚至可以直接说他是盗的府库官银,如此罪名就落到了百姓头上。可现在杨震亮出锦衣卫的身份,情况就不同了。在他人眼中锦衣卫手眼通天,自然有的是办法从那两位大人手中获得银子。

杨震可不知道银子上也有这许多的讲究,更不清楚若非自己谎称锦衣卫,这一下就会把自己搭进去。实在是唐枫他们只当他是枚用完可弃的棋子,并没有想过他的安全,才没有多加说明,只看其造化。

不过有一点杨震却是知道的,自己交上这两锭银子的作用不小,那罗照南的神色已变得极其凝重了。果然,罗照南最终道:“好,本官就接受你这状纸。不过兹事体大,本官需要好好思考,才能作出决断。不知你是留在我提刑司中呢,还是去哪里等消息?”要是换了别人,他当然不可能把人放走了。

杨震略一思索,知道此时自己出去必然会遇到不小麻烦,毕竟自己状告胡霖、张家之事已散播出去,胡霖必然愤怒要找回场子。所以便道:“我就先在贵司歇息吧。不过大人,在下需要提醒你一点,留给你的时间可不长了。”

“哼,这个本官自然知道,无须你提醒。退堂!”罗照南没好气地一甩袖子,就起身离去。众衙役见状忙喊了声威武,但这气势早无法和开堂时相比了,他们所受的冲击也不小,还在回味这次堂审呢。而赵芮则是有些复杂地看了杨震一眼,方才跟着罗大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