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回到郡城,战局变化!(1 / 2)

“夫君,此时此刻您何必还要如此在意那战事呢?眼下好好休养才是重中之重啊!”吕雉满含忧虑地望着眼前这个身负重伤、面色苍白如纸的男子——高要。尽管他已伤重至此,但心中依旧牵挂着前方的战局。

只见高要轻咳几声,声音略显沙哑地说道:“无妨,说来听听便是。”显然,对于吕雉的劝谏,他并未有责怪之意,反倒是急切地想要了解战况的最新进展。

吕雉见状,心知无法阻拦丈夫对军情的关注,只得缓缓道来:“夫君,自您昏迷以来,至今已有整整七日之久。这期间,章邯亲率大军猛攻南海郡,攻势凌厉,接连十日不曾停歇。不过好在我军将士英勇奋战,中途成功挫败其一次进攻。就在一日之前,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韩信将军已然率领三万雄师自会稽凯旋而归,并径直杀向章邯大军侧翼。面对此等局势,章邯不得不下令大军后撤十余里,目前暂且停止了进一步的攻击行动。依妾身之见,想必是那章邯畏惧我军之威,故而不敢贸然再进。”

吕雉一边讲述着战场上的形势变化,一边留意着高要的反应。当她提及韩信归来时,明显看到高要原本紧绷的神情稍稍松弛下来,仿佛心头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一般,韩信被称之为兵仙,并且后世之人再难有人能够获得这种称谓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方面,毫无疑问地说,从战国时期那种刻板、拘泥于传统的战争模式,发展至各种精妙绝伦且变化多端的战略战术得以广泛运用,韩信无疑是首位将其推至相当高度的卓越人物。他所展现出的军事才能和智慧,不仅令当时的人们为之惊叹,更在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不得不提及的便是韩信那令人瞠目结舌的辉煌战绩。四年光阴,竟能势如破竹般横扫六国,如此强大的实力绝非浪得虚名。高要起初也只是将秦末汉初的战争与东汉末年、五代十国乃至两晋时期相类比。当他亲身经历并真切感受到秦末汉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后,方才恍然大悟:此间的战争激烈程度实非其他时期所能比拟。

毕竟,动不动就会牵涉到国家存亡的生死决战,每场战役都关乎着一个战国后裔最后的荣辱兴衰。相比之下,后来的诸多战争,无论规模大小,其所耗费的时间往往都是秦末汉初战争的数倍之多方能尘埃落定。由此可见,战国时期或许可以与之在战争强度上分庭抗礼,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时代可与之媲美。

“张良呢?”有了韩信在,高要基本上可以放心南境短时间并没有什么好忧虑的地方,这才想起来张良来了,

“夫君所说的那位先生,莫不是长相略显沧桑、看起来年纪稍长一些之人?”吕雉轻声问道。闻听此言,高要强忍着笑意,心中暗自思忖:这话倒也不假。回想起初见张良之时,他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感受。此前,高要还特意打听了解过,原来张良早年行刺秦始皇未果后,秦始皇便下令在天下各地张榜通缉。在此情形之下,张良为保自身性命安全,不得不时常隐匿行踪,甚至不惜刻意扮作一副衰老模样来避开众人的视线。

“正是此人!张良是否已随我们一同返回郡城?”高要郑重地向吕雉确认道。对于这位智谋过人的张良,高要内心着实珍视不已。虽说最终这场争斗是以失败告终,但高要心里清楚,这并非是张良的谋略有所欠缺所致。若不是那韩信耍了些手段,若非黑甲军提前赶回增援,恐怕此刻自己早已命丧黄泉。这又怎能怪罪于张良呢?毕竟像这般倾尽所有去放手一搏之事,世间能有几人会如此行事呢?

高要已经了解了神秘易小川的目的。从神秘易小川的这些举动之中,高要敏锐地察觉到了对方内心深处真正的目的是双向的,

他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件事——维护历史的正常走向。为此,他不惜借助朝廷这只强大而又复杂的大手来对付自己。与此同时,易小川还巧妙地利用了南境的军事实力,以此来对朝廷大军的军事力量形成一定程度的压制。

如今的历史已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原本的历史轨迹里,由于高要与胡亥相互勾结、狼狈为奸,致使整个大秦帝国陷入了严重的内忧外患之境。赵高肆意妄为地铲除异己,手段极其残忍;而胡亥更是暴虐无道,其凶残程度令人发指。如此一来,整个朝廷上下可谓是民怨沸腾,人人自危。

大秦众多忠心耿耿的臣子和能征善战的将领们,他们中的许多人并非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是惨死于胡亥和赵高的毒手之下。最终,大秦王朝的覆灭虽然有各地风起云涌的起义军推波助澜,还有一点重要的因素其实还是源自于其内部的极度混乱和腐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