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要则是早就已经暗中派出了一批亲信之人,这些人不负责任何具体的事情,而是妥妥的商人,甚至在朝廷大军入城之后还非常配合,而在爆炸发生之后,这些人的任务便是开始散布谣言,
很快各种关于扶苏的流言蜚语便如潮水般在城中蔓延开来。有人煞有介事地声称,此次灾祸乃是上天对扶苏的惩罚。只因他祸乱大秦,不得民心,尤其是他执意征讨南境之举,更是惹得天怒人怨,所以上苍才会降下这场灾难以示警告。
这些谣言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遍了整个城池。原本就因天灾而人心惶惶的军队,此刻更是军心大乱。士兵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于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恐惧。这种事情其实并不是古人愚昧,就好像后世小时候觉得不可能甚至是科幻的事情,很多长大之后也在慢慢实现,而一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归结为神学也是人类很多时候选择的方式之一,这也是为什么说科学的尽头就是神学的原因之一,
此时负责守城的将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他既要想尽办法稳住躁动不安的大军,又得赶紧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向周边地区求援。然而,时间紧迫,救援能否及时赶到还是个未知数。
更让这位将官头疼的是,如何将叶城所发生之事告知那行踪诡秘的神秘易小川。神秘易小川可是率领着一万精兵去奇袭桂林郡了,其行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机密性,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不被敌人察觉。即便是李信尚在人世时,想要顺利联系到易小川都绝非易事,何况如今李信已然死亡的情况下,
而在高要的严令下毅然出兵的英布,此时正率领着他的军队马不停蹄地向着叶城逼近。这一路行来,英布可谓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小心翼翼到了极点,唯恐一个不慎便落入朝廷大军精心布置的埋伏圈里。令英布诧异的是,他们一路走来居然连半个伏兵的影子都未曾瞧见。
其实,这一切都是拜李信的军令所赐。原本按照正常的战略部署,在此设下重兵围剿英布并非难事,但李信心中另有盘算。先锋军一战已经说明了英布的不凡,如果过早地发动攻击,极有可能被其寻得空隙逃脱。因此,李信决定先按兵不动,故意放英布长驱直入,直至抵达叶城城下时再骤然出手,打他个措手不及。
李信之所以如此胸有成竹,自然有着充分的理由。要知道,英布所率之部不过区区一万余人,而叶城之内可是驻扎着整整三万雄师。即便李信不另行调遣援兵,单以城中现有兵力,他也坚信足以将英布这一万多人尽数歼灭。更何况经历过此前的种种波折后,李信早已不敢再有丝毫轻敌之心。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李信踌躇满志地等待着实施自己完美计划的那一刻到来之时,谁能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打乱了所有的布局,计划还没有实行李信就已经出师未捷身先死,
而赶到了叶城之下的英布也是直接摆开阵势直接摆开阵势,准备先跟对方斗将,英布也不愚钝,既然已经选择按照高要的命令行事了,自然是要想办法赢,己方兵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还想要攻城拿下叶城,斗将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提升己方的士气,打击敌军的士气为主,
只是足足叫阵叫了一个时辰的事件,此时的叶城就是一点反应都没有,这种特殊的反应一时间也是让英布有些摸不着头脑,英布已经派遣了大量的探马围绕在叶城周围,原本的英布以为这是李信的计谋,不应战,实际上则是用伏兵将己方包围,只是这探马来来回回将方圆十里的范围都探查了一遍硬是没有发现一点伏兵,再远探查起来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十里的范围,就算是有包围英布也能够轻松突破,这再让人围了,英布就不如自己抹脖子算了,
而朝廷大军越是不应战,英布心中的疑惑愈发深重。他实在难以理解朝廷大军如此行事究竟所为何故。在苦思无果之后,英布决定不再坐以待毙,而是亲自披挂上阵,欲一探究竟。
当他身临战阵,近距离观察此刻的朝廷大军时,终于察觉到一些不同寻常之处。只见那城头上的士兵们虽仍坚守城池,但个个面容憔悴、无精打采,丝毫不见往日的威风与气势。他们的动作迟缓无力,仿佛只是机械地执行着防守任务。
英布心生疑虑,遂找来刚刚负责叫阵的部将详细询问。据部将所言,自从己方军队现身以来,竟然始终未曾看到敌军主将的身影。听闻此言,英布的疑心越发浓重起来。这个时候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逐渐浮现——难道此事与高要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