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一万人伏击两万人,未尝不可?(2 / 2)

“传本将军令,全体将士听令!立即加快行军速度,务必抢在敌军之前抵达指定地点!敌军此时正在休整歇息,但我们绝不能停下脚步!此次埋伏能否成功,全仰仗诸位的行进速度!待此役结束后,本将定当亲赴主公面前,为尔等请功!”英布面色凝重地高声喊道。

“喏!”众将士闻令,皆是心中微惊。敌军兵力多达两万之众,而己方仅有区区一万余人。然而英布竟毅然决然地决定反其道而行之,设下伏兵以击敌,这般胆略实非常人所能及。

但在南境军中,军令如山倒,令出必行,禁则必止,这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名将士的骨子里。既然英布已然下令,在场众人自是不敢有丝毫违逆之意,纷纷迅速整备行装,即刻开始急行军,毫无半点拖泥带水。一时间,整个军队犹如一支离弦之箭,向着目标疾驰而去。

而望着那些迅速行动、步伐矫健的士卒们,此时的英布心中不禁又一次受到强烈地震撼。他此番可是仅率领着区区一万兵力,就妄图去伏击足足两万之众的敌军啊!如此大胆冒险之举,若是搁在寻常人的眼中,那必然是极其疯狂且近乎痴妄的行为

英布也担忧,这样看似不自量力的军事行动极有可能致使己方众多士卒心生恐惧与不安,从而使得军心涣散,进而影响到整个军队的行军效率和士气,甚至可能造成行军拖沓不前的局面。然而眼前所呈现出的真实状况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整支队伍不仅行军速度异常迅猛,而且毫无半分迟疑之意。

英布不得不心悦诚服地承认,像这般军纪严明、训练有素且执行力超强的精锐部队,恐怕即便放眼于广袤无垠的天下,也没有哪位统军将领能够对其视若无睹或者不为之心动。毕竟,拥有一支如此出色的军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可以放心大胆地实施各种战略战术部署,而根本无需顾虑因士兵执行不力而导致原先精心策划的作战构想最终落空的情形发生。

这支大军正风驰电掣般急速前进。短短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经过前方探马仔细侦察并回报后,英布已然获悉己方部队竟然已经成功超越了朝廷的兵马。并且双方之间的距离已然拉开至大约三里左右。

不过新的问题悄然浮现了出来。无论是道路两旁,亦或是周边的地形地貌,似乎都难以寻找到一处适合设下埋伏的绝佳位置。尽管道路两侧矗立着成片的树林,但经过一番细致勘查后发现,这些树林并不能为他们提供太多有利条件。

身处这看似棘手困境之中的英布,却表现得异常镇定自若。他不慌不忙地凝视着四周环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待对周遭情形有了清晰明了的把握之后,他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迅速派遣部分手下着手开展一系列准备工作,并再三强调士兵们务必加快动作速度,以争取宝贵的时间和先机。

与此同时,朝廷这边率领先锋部队的将领名叫魏旭。此人乃是一名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老将,曾在战国时期归降于秦国。在大秦历经多年风雨洗礼的他,行事作风向来沉稳老练,也正因如此,才得以获此重任,出任此次朝廷大军的先锋官一职。

由于时间紧迫,魏旭不得不采取一种独特的策略,只有当遇到特殊地形时,才会间隔一段时间派出大批斥候去进行详细探查。在古代战争中,如果能找到适合设伏的地形自然最好,但若是碰到不适合伏击的地形,那就只能展开正面交锋了。况且,南境的道路颇为宽阔平坦,这使得行军速度极快。这种路况不仅对南境军有利,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也给朝廷大军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就在魏旭率领着队伍急速前行之时,他忽然察觉到前方的部队竟然停滞不前。没过多久,一名传令兵匆匆赶来禀报:“将军,前方发现了大量的足迹!”

听闻此言,魏旭不禁一愣,旋即毫不犹豫地纵马疾驰,迅速抵达了军阵的最前端。果然,只见宽阔的大路之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脚印,且这些脚印排列得异常整齐有序,显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曾经从此处经过留下的痕迹。凭借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和敏锐直觉,魏旭几乎瞬间便断定,这支军队必定属于南境军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