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美若“天仙”(1 / 2)

<b>inf</b> 南京街头。

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摩肩擦踵,向着同一方向缓慢蠕动。

拥挤的就像是清晨去坐公交车,却遇到了去超市抢鸡蛋的老太太。

老太太们不仅仅喜欢蹭来蹭去,还喜欢仗着大嗓门探讨邻里家常。

这让方静之很是难受,有种回到了后世的感觉。

可没有办法。

先紧,后松这个过程总是无法避免。

毕竟想要吃瓜的快乐,总要经历一些磨难。

或许大家的骨子里,都流淌着一样喜欢凑热闹的血液。

由此可见,51吃瓜网之所以发展壮大,老祖宗们要负主要责任。

方静之一边满怀着吃瓜的期待跟着乐子人去往吃瓜地点,一边皱眉搜索着脑袋里那可怜巴巴的历史记忆。

蓝玉的闺女到底为什么会抛绣球招亲呢?

如果自己的记忆没有出错,这位永昌侯的女儿,最终确实成为了蜀王妃啊!

难不成这里面还有什么秘密不成?

方静之眼睛骤然一亮,竟隐隐有一种窥破历史隐秘的兴奋感。

不行,我要打听清楚。

一定要把这个瓜吃的明明白白!

扭头看到一旁的年轻读书人,方静之理了理自己额前散落下来的几缕碎发,露出一个极为和善的笑容。

“这位仁兄,你好啊!”

年轻的读书人被他这极具时代特色的打招呼方式吓了一跳,不过还是拱手失礼回应道“呃,你,你好!”

“敢问仁兄,可是去往蓝家小姐的招亲现场看热闹?”方静之笑呵呵问道。

看热闹?

原本彬彬有礼的年轻读书人,忽然用一种看傻子的目光看着他。

“额,应该,应该是吧!”

“那可太好了,兄台有所不知,在下有个困惑,不知仁兄可否为在下解解惑!”方静之试探着问道。

“兄台请讲便是,同为读书人,在下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虽然感觉眼前的年轻人有些奇怪,但是读书人还是很有涵养的做出回应。

意思就是不是读书人就不讲了呗!

你们读书人,就是这么的自私,本少爷羞与你们为伍!

“在下颇为好奇,以永昌侯今时今日之地位,就算不是与勋贵联姻,放出话去要为自家小姐招亲,求亲的队伍只怕也要踏破门槛,这蓝家小姐为何还要抛绣球招亲呢?”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方静之还是笑着疑惑道。

“兄台竟然不知?”读书人表情颇为奇怪。

方静之冲着对方拱拱手,认真道“在下属实不知,前些时日,与家中苦读诗书半月,未曾踏出房门一步,所以对近日所发生之事一无所知,还望仁兄解惑!”

“原来如此!”读书人看着眼前的俊朗少年,眼中露出崇敬之情,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幅少年人埋首案牍,苦读经史的画面。

我若是如此苦读,只怕如今也已经……

想到这里,读书人苦笑一声,对刚才怀疑眼前少年颇为羞愧,随即正色道“兄台如此勤奋,吾不及也,敢问兄台,可有功名在身?”

“这个,这个……”方静之的脑海中不由的回忆起原主那些不太美好的回忆“要不咱们还是说说这蓝家小姐招亲的事情吧!”

读书人说完这句话,表情颇为怪异,似是后悔,可能也存在一段不太美好的回忆,听到方静之如此说,赶忙借坡下驴。

“也好,也好,兄台说的极是,为兄便于贤弟细谈此事!”

当即,读书人便滔滔不绝的讲起了此次招亲的由来。

永昌侯蓝玉之女蓝采薇,自幼聪慧,容貌秀丽,更有着女兰台这样不弱于徐家女诸生的美名。

如此才女,自然也引得无数勋贵家觊觎,渴望与之联姻。

这其中,也包括了皇家。

数日之前,大明皇帝朱元璋在郭贵妃的陪伴下,亲自前往永昌侯府,欲将蓝玉之女赐婚给自己的第十子蜀王朱椿。

未曾想,蓝家父女却并没有给老朱这个面子,最终朱元璋脸色铁青,拂袖而去。

这期间发生了何事无人知晓,也没有任何消息传出,但随即南京城里便传出了蓝采薇要抛绣球招亲的消息。

这瓜,就很保熟啊!

方静之的眼睛里闪烁着疯狂的求知欲。

没成想这个瓜竟然还牵扯到了老朱这位大明集团的董事长。

这更加令人期待了。

想到这,方静之的脚步也不由得加快,沿着人群一路往前走,可还没等他多走几步,就听身后传来一声呐喊。

“大家快看,蓝家小姐的车驾来了啊!”

呼啦啦的,一群人就围了上去,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男子,正拼了命的往前挤。

“蓝家小娘子,在下国子监贡生柴一根,这厢有礼了……”

“蓝家娘子,看看我,家父张二河,哎呀我擦,谁摸老子屁股……”

“蓝家小娘子,我对你仰慕已久,哎呦,别挤啊,我鞋,鞋掉了啊,刚花了二十文买的新鞋啊……”

“呸,一群臭不要脸的!”

方静之暗暗的啐了一口,一群臭不要脸的狗东西,老爷们的脸都要让你们丢干净了。

男人要有傲气,更要有傲骨。

年纪轻轻就想着吃软饭,本少爷最瞧不起的就是你们这种人。

不过这么多人想吃,难不成蓝玉的闺女长得很漂亮?

他忍不住踮起脚尖,努力的伸长脖子,想要看清马车内的情况。

“我擦,谁特么戳老子屁股!”

前方一位胖胖的仁兄一声吼,让他瞬间又被挤了出来。

兄弟,你的很明显不如花魁娘子软啊!

扭头看到一旁的肉铺子,方静之脑瓜子一转,顿时又有了主意。

“借过借过,让一让了,隔壁家的嫂子要生了,我急着回家看儿子……”

所过之处,人人惊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