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国营厂,基本上是用接班制度,也就是父母退休,儿女接班。不过既然是接班制度,那也肯定会有例外,例如父母都是工人,但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剩下一个正式工名额,那就可以由本人自己处理。是卖是送人,只要在人事科签个字就行。
国营厂扩大编制的时候,会转正一部分工作优秀的临时工以及从社会上招考一部分人员。这样的机会,一般来说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的位置,但要是像林莹莹这样有真材实料没提前看答案也能够考个高分,自然也能拿到正式工名额。
现在表姐何艳红在纺织厂做临时工,每月收入14元,如果有这么一个正式工的名额转正之后,基本工资这一块的收入直接加倍,会变成28元,而且正式工的工资才会随着年限而增加,且正式工还有各种福利、补贴和奖金等,加起来一个月妥妥的超过30元了。
拿林莹莹的后妈王清来说,在食品厂做了二十年的临时工了,收入还是每月14元。这也是王清死了丈夫后,马上要带着三个孩子改嫁的主要原因,一份临时工的工资是养不活四口人的。
而且像是分房这等厂子的福利,是没有临时工的份的。如临时工还要在外面租房的话,那收入更不够花了。
晚上林莹莹自然就在大舅家睡了,大舅家住房也比较紧张,在大舅家住的时候林莹莹和表姐何艳红表妹何艳秋挤一挤睡一张床。
第二天一早,林莹莹跟着表姐何艳红去纺织厂人事科,先把表姐何艳红转正的事情给办了。
两人签字之后,从今儿个开始,表姐何艳红就是纺织厂的正式工人了。
中午有老太太给姥姥传来从街道办搞来的最新消息,林卫红带着户口本亲自给林莹莹办理了下乡,去的还是最艰苦的大西北插队当知青,下午的时候,林莹莹也去街道办查了一下,被告知三天后林莹莹就得坐车去插队了,要去的地方是陕北的甜水铺公社向阳大队。
姥姥姥爷听到林莹莹确认了要下乡大西北的消息之后,一是觉得林莹莹的判断是对的,二是觉得林卫红这个人面兽心的畜生简直丧心病狂。
这也就是外孙女大了,不然非要被他一家子害死。
也是这一天,午休了一会的林莹莹,在午休之后,开始了自己的神识空间。
林莹莹发觉神识空间内部有着一亩大小,现在里面只有一棵红果树。红果除了拿来解渴和食用,这里还是一个不错的储物空间。
大舅一家听到林莹莹要去大西北下乡的消息。折腾了两天,给林莹莹凑了三百元和一些票。
现在林莹莹的确也缺钱,就收下了,然后拿着钱和票,在城里供销社以及自发性的农贸市场各种购物。
吃的就不用说了应买尽买,西北那边粮食基本不够吃的,一是西北土地干旱贫瘠,二是西北风太大,有时候春天长出来秧苗一年要被大风吹跑两三次,每次风灾后都要补种,全年颗粒无收的最坏情况也是经常有的。
穿的也要买,西北昼夜温差大,大西北再远一点就是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地区。
防风防晒的帽子围巾,以及因为天气太干燥护肤用的蛤蜊油。
加上棉鞋、大衣和棉被等,这些都是必备品。
反正林卫红一家,是指望不上的,只能林莹莹自己按照姥姥姥爷说过的西北地区的情况尽量买买买。
买了一圈之后,在林莹莹的识海空间已经藏了不少粮食的情况下,手中还剩下八十多元钱。
三百元还是挺抗花的。剩下的钱,那就留着防身吧,反正在西北也能用得上钱。
最后是姥姥姥爷两位不用上班的退休老人送着林莹莹去了火车站上了绿皮火车。
火车上,下乡的知青们互相打听了一下,林莹莹附近的十几个人都去甜水铺公社,只是不全是一个大队的。
林莹莹数了数,这一节车厢里面去甜水铺公社的,十七个人,包括林莹莹在内其中女生四个人。还有一个叫廖丽娟的女生是和林莹莹同去向阳大队插队。
其实大西北的情况,是不太适合女生去的,不过,现在去的这一批,都属于是被家里放弃的,不然谁家愿意让孩子去大西北啊。
主动下乡的,其实还能选一下大致的插队地点的,一般来说,人们更愿意去东北插队,东北粮食产量高至少不会饿肚子,那边虽然冬天冷,但可以猫冬啊,那就是半冬眠状态了。只要提前储备好了柴火,那每年冬天四五个月不用出门干活也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