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杭州兵变(1 / 2)

“快”

“快点!”

“那边,那边!快那边多来几个人!”

数十万斤火药爆炸,整个杭州城的大地都不由得剧烈的晃动了一下。此刻蓬勃的大火,正在快速的肆无忌惮的吞噬着周围的一切建筑。慌乱的人群和匆匆赶来的救火人员,此刻正慌忙的应对着,这让人感到无比恐慌的一幕。

奔腾的火焰犹如一条长长的巨龙一样,在杭州城的西北角盘旋。不断吐出猩红的火焰,吓退着急拯救自己家园的群众。

今天晚上,杭州注定无眠。

在这场突然起来的火灾之前,一向是多雨的杭州,竟然破天荒的快一个月没有下一滴雨。这也让处在江南的杭州,平日里湿润怡人的空气都是干干的,正值秋冬时节,这里的天气本就有些干燥。不断肆虐的东北风,又让这干燥的天气一直在这里盘旋。这更显得人心中总是多有一丝丝的烦闷。

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多是平原,这里不像是希腊,罗马,那里有容易开采的石膏石头,在中国这里只有木头。而勤劳的中国却能用随处可见的木头,构成他们房屋的主要基调。精美的木制品,可以说是中式建筑的灵魂。

杭州在明朝早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这一座依靠着钱塘江而建的城池,聚集了超过五十万的百姓。在杭州城里,一座座砖木混建而成的精美房屋,彼此之间相互依赖。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老百姓舍不得一点地方。可这样稠密的建筑,也在不经意间带来了巨大的危险。稍有不慎,哪怕只是一个火星,就可能酝酿起一片骇人的灾祸。

聪明中国人,在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中国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火灾警报系统,形成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同时还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部门,研发出了大量实用的消防器材。

其中最着名的消防武器,也就是形制上,如同现在高压水枪的“唧筒”。在明清两代,这种高效便捷的救火工具,被中国人赋予了一个更加生动形象的名字“水龙”。“唧筒”和军事上所用的猛火油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这种设备造价实在是太过高昂,所以在大明朝除了皇城这样特殊的地方,恐怕也只有在苏杭这样富的流油的地方才能够装备上几台。

更多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读书人是天下第一等的时代,辛辛苦苦的读书人,靠着读书改变了阶级,可总是在想着把下层的路给堵死。从此以后,官是官,吏是吏。吏永远也不能变成官。

而在明朝消防兵,只是简单的吏,身份低微,俸禄微薄。可这伙人,也有一个便利,那就是一旦发生火灾,救火救的好,肯定能得到主家的赏赐。要是碰到不道德的,甚至可以借此时节要挟主家,支付高昂的费用。

一番简单的商讨还价之后,隶属于五城兵马司的消防兵们,快速的赶了过来,不断的用着“唧筒”,在周围一道道水沟里面,快速的抽水浇灌周围好没燃烧的房屋。

周边还处在睡梦中的居民,也在爆炸的一瞬间立刻从噩梦中惊醒,充满恐惧的百姓,再这样透露着无比刺骨寒意的冬天,没来得及穿上衣裳,甚至没来得及穿上鞋子,便慌忙的跑了出来。再长寒冷的冬天,拎着家里的水桶,就冲了上去,和火灾缠斗起来。凄惨的悲嚎之声,救火着急的呐喊声,再这样一个夜不断的交织起来。

“咳咳咳~”

趴在青石板上的杨彦,艰难的抬起了头,费力的看着前方,叽叽喳喳的人群。支撑着身体的手臂,下意识的摸了摸自的嘴唇。

在强烈的爆炸伤害下,杨彦的嘴角早已经是流淌出殷殷血迹。

看着杨彦醒来,几名军士立刻冲了上来,想要搀扶起自己这位大哥。

“滚开!我没有你们这帮子兄弟!”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