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宁惹宋璞,不得罪顾景之……(2 / 2)

几乎是当天下午,不少有心之人正写弹劾奏折,京城中却支起了数十个临时售粮点。

百姓惊讶地发现,这些粮商卖的粮食,相较于往常便宜了不少。

当然了,这些粮商只收取新币。

百姓这一对比就发现了,这些粮食的售价,完全是按照金银折算成新币来衡量物价的,并非按照之前铜钱的售价。

这二者看起来好像并无不同,可实际上里面的差别就大多了。

以往市面上银子和铜钱的兑换比例是一两银子一贯钱。

可实际呢?

根本就没有人会将银子换成铜钱,即便是兑换,那也是一两银子达到了一千五百文钱的兑换比例。

慢慢的,市面上虽然依旧有大量铜钱流通,可铜钱的购买力却越来越低,渐渐地,一些普通老百姓也就不怎么愿意用铜钱了。

顾景之倒是庆幸,正因为铜钱贬值得太过厉害,而那些私自铸币的世家也因为过了获利期,大量金银都被他们收拢的缘故,市面上的铜钱倒没有继续泛滥。

要不然他回收旧币的策略能将新币政策直接拖垮。

随着新的售粮点每日都有稳定的粮食售卖,那些世家终于忍不住了,被他们控制在手上的酒楼开始慢慢的恢复营业。

毕竟按照他们原来的想法,断掉京城粮食,又关闭酒楼,京城里的百姓想要吃上饭可就难了。

可没想到顾景之早就有了办法应对,他们一直憋着不开业,损失的就只能是他们自己。

至于他们手上的粮食……

依旧没有放出来售卖的打算,毕竟顾景之从外地调粮,这成本就居高不下,他们还就不信顾景之能一直撑下去。

然而,他们这次却失算了。

诚然,顾景之这次为了打压京城世家,那些粮商的确没有任何的盈利,甚至每天都不断在亏损。

可这些人都持有各地银行的股份,只要新币流通起来,他们就能获利。

另外,这次商战的本质是占有京城市场,只要这次能将世家掌控的粮商赶出京城,未来他们盈利的可就是十年甚至几十年。

以金钱换市场,根本就不亏。

所以,即便每天都要亏损不少钱,可他们却依旧每天乐呵呵的,毕竟有顾景之的承诺和太子哥在背后撑腰,他们根本不用担心别的。

而他们手上的酒楼开业后,也没有预想的那么舒服。

每天都有城防营的将士拿着户部的批条上门。

今天查食品安全,明天查醉酒闹事,后天查寻衅滋事,要么就是消防安全……

再不然就是偷税漏税。

啥食品安全?

啥消防安全?

自然是顾景之新颁布的法令了。

作为一个现代灵魂,后世那些手段他算不上门清,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有了户部法令干预,这些酒楼每天生意惨淡不说,即便来了客人,都让城防营的人给搅扰了兴致。

虽然也有数次遇上朝廷官员,亦或者那些人就是跑去为酒楼站台的。

可随着城防营拿出户部条子,上面有顾景之的签押,那些人就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那可是顾景之,京城里宁愿得罪宋璞也不得罪顾景之……流传着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的。

毕竟,朝中已有不少官员弹劾顾景之,可人家的回答却一点问题也没有。

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