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拿着合同,激动地说:“以前都是私下里找人商量,价格也谈不拢,还怕被骗。现在有了这个产权交易中心,一切都变得正规、放心了,真是太好了。”
随着交易中心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和投资者选择在这里进行产权交易。土地流转的规模不断扩大,林权交易也日益活跃,农村的闲置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由于交易数量的增加,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压力增大,服务质量有所下降;一些复杂的交易纠纷处理起来也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和协调能力。
梁艳霞和李浩立即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案。他们决定一方面增加工作人员数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与法院、仲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专门的纠纷调解委员会,快速、公正地处理交易纠纷。
在处理一起涉及土地流转的纠纷时,纠纷调解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村民老王和外地投资者因为土地流转后的用途和租金支付问题产生了分歧,双方互不相让。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深入了解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交易合同,耐心地进行调解。
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投资者按照合同约定调整了土地用途,增加了租金支付,老王也同意继续履行合同。这场纠纷的成功解决,为产权交易市场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进一步拓展产权交易市场的功能,梁艳霞和李浩还积极探索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他们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让农民手中的土地经营权、林权等资产变成可以抵押的金融资产,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村民李大哥通过将自己的林权抵押,从银行获得了一笔贷款,用于扩大果园的种植规模。“以前想贷款没有抵押物,现在有了产权交易市场和抵押贷款业务,我们发展产业的资金问题解决了,真是帮了大忙。”李大哥高兴地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清山村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逐渐完善,成为了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重要平台。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收入也不断增加。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清山村举行了一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成果展示活动。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成功交易的案例和数据,展示着产权交易市场为农村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梁艳霞站在台上,自豪地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还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