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正文卷第224章为天下考虑,诸葛亮说服孙权其实这两个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无非就是高产耐旱的农作物。
更先进的农耕技术同样能够很好的解决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
明清时代,上下六百多年,气温一直都处在一个极低的水平,明末更是迎来了小冰河时期的爆发,气温来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
即便如此,明清所能养活的人口也远远要比当下这个时代多得多。
尤其是清朝中后期引进了各种高产作物,更是让整个华夏的人口迎来了历史巅峰。
这么多的人口是如今这个时代完全无法想象的。
想要济世救民,最好也是最简单的办法,让后世出现的高产农作物提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玉米红薯来自美洲,以秦天的实力,这天下之大,无非就是一念之间便能抵达。
他虽然不懂农事,但他懂得修行,懂得天地大道。
从结果追溯本源,秦天很轻松的便找到了后世那些高产农作物的原型。
一个农作物的出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无数代人缓慢的驯化。
就好比现在人们所经常食用的小麦,几千年前其实和路边的狗尾巴草也没太大的区别。
所以秦天所找到的这些农作物自然也不可能如同后世那般高产。
不过这并不妨事。
只需要运用五行之法催化,令其在一瞬间便开花结果,然后将其中符合秦天需要的种子找出来,继续重复之前的过程。
如此循环往复,只要重复的次数足够多,便能很快得到秦天想要的种子。
山中无岁月,赤壁之上,秦天利用法力筛选着自己所需要的种子,外界的时间却是飞速的流逝。
……
从长坂坡离开之后,诸葛亮知道为今的破敌之计就落在孙权身上了。
他所有的谋划都依托联合孙权。
如果孙权胆寒,不战而降,只怕他有千万计谋也施展不出来半分。
所以从长坂坡离开之后,诸葛亮和刘备找到落脚之地,便马上派人前去说服孙权。
孙权这边却是一直在犹豫不决。
曹操如今势大,如今更是来势汹汹,孙权心中也没底。
更别说刘备现在如此弱小,说服孙权和刘备结盟,实在是难度颇高。
孙权不是傻子,现在或许和曹操还有缓和的余地,毕竟曹操也不一定真的会直接开始决战。
可若是和刘备结盟,那就摆明了要和曹操决一死战。
到时候就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了!
相反,如果不理会曹操,或许还能说服曹操,让他占据蜀地之后便不再南下。
至于之后的问题……孙权没有考虑那么多。
实际上这是一个是与非的问题,要么现在死,要么以后死。
人都有侥幸心理,即便是孙权也不例外。
或许曹操所图没有那么大,或许曹操打不下来江东呢?
或许……
无数个侥幸让孙权现在犹豫不决。
虽然帐下幕僚都在劝说孙权,但做出决定的归根结底还是他这个主公。
作为主公他就为自己的手下负责,不可一拍脑袋就下定决心。
所以直到现在,孙权都还一直在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