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培养大侄子(2 / 2)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169 字 3个月前

最少从目前看来,相比自家哥哥的“君重民轻”,朱慈燃最少能做到“君民平等”。

随着全民基础教育的推行,百姓的民间思想会解放,再用“君重民轻”的思想,迟早会把自己送上死路。

朱慈燃接受的教育不同,见识的民生疾苦也比朱由校要多,他虽然做不到绝对的君民平等,但最少还能把百姓当做对等的人来看待。

这对于君王来说不是好事,但封建制度下的君王思想如果不转变,那上断头台就是最后的结果。

新制度下,君王必须要有符合新制度的新思想才行。

“叔父现在定下的新政,有需要改变的吗?”

朱慈燃忽的询问,这让刚刚返回承运殿的王承恩心里一紧,如芒在背。

“自然有……”朱由检没有说有哪些。

“那叔父就藩前,得记得把这些需要改的新政告诉我爹。”

朱慈燃倒是心很大的开口,顺带还在之后笑道:“我爹虽然嘴上不说,但我这次去仲夏宫,感觉他还是想叔父的。”

“他近来如何?”听到有关朱由校的事情,朱由检上了上心。

“近来啊……”朱慈燃回想了一下,然后苦着脸道:“长胖了许多,大概有一百六十几斤(96kg)了。”

“一百六……”朱由检微微皱眉,以朱由校的身高来说,这个体重明显是超重了。

“你发明的旅行四轮自行车如何了?”

朱由检没有再讨论朱由校的事情,而是转而问起了朱慈燃自己弄出来的四轮自行车,而朱慈燃闻言也来了兴趣,放下奏疏便滔滔不绝道:

“我那车好是好,但就是车子的链条和轮胎得每三千里换一次。”

“我想等来年暑假的时候,亲自骑着它去交趾看看。”

“去交趾?”朱由检有些语塞,不免打断道:“此地去交趾足有五千里,哪怕乘坐火车也需要七天,况且火车还没有修通。”

“是啊!”朱慈燃激动道:“所以我准备有火车就坐火车,没火车就骑车。”

“我想带上李永贞和李朝钦,陆元高三人出发。”

“陆元高?”朱由检手上动作顿了顿,皱着眉看向了王承恩,王承恩感受到目光后也作揖回答道:

“回殿下,陆元高是陆指挥使的嫡子。”

“我说这么耳熟……”朱由检收回了目光,反而问道:“你和陆元高是怎么认识的?”

“陆元高和李定国是同学,除了他,我还认识了许多人,其中有个叫周伯谦的人也挺有意思的。”

朱慈燃兴致勃勃的解释着,但朱由检倒还是第一次知道,陆文昭的儿子居然和李定国在同一个班级。

“陆元高和周伯谦眼下就读哪所府学?”

朱由检询问朱慈燃,朱慈燃也知无不言:“陆元高好像是顺天府学里的社会学,周伯谦是顺天学府的法学。”

“嗯……”一听到陆元高学的是社会学,朱由检就皱了皱眉。

显然,陆文昭的这个儿子有着自己的小九九,至于周伯谦,朱由检了解过这个孩子,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才干不错的普通人。

如果从政,根据他的学习能力,以朱由检的标准,他最多担任一个县令。

不过世事没有绝对,万一周伯谦突然开窍,那执掌一府乃至一省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之这个人的品德是不错的,受家里影响,没有沾染那么多世俗气,陪在李定国和朱慈燃身边倒是不用在意。

只是那陆元高,朱由检准备事后让王承恩去查查看。

如果只是想着和太子亲近,那朱由检不会怎么样,但如果有不该有的心思,那恐怕朱由检就要让陆文昭亲自把陆元高送往齐国了。

这么想着,朱由检也颔首笑道:“出去走走也好,不要瞒着锦衣卫,让锦衣卫可以保护你。”

“既然你要去,那孤也给你下一份作业。”

“作业?”朱慈燃咽了咽口水,对这两个字有着灵魂上的恐惧。

“写一篇《游记》如何?”朱由检笑着询问,朱慈燃一听立马点头:“这个可以!写这个不累人!”

毕竟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朱慈燃当然不会抗拒写《游记》,而朱由检也对他还没开始的游记做出了要求:

“你这游记,要写得真实些,得把百姓的生活写出来,寄给我和你爹看,让我们看到百姓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不止是我们,你自己也要看得仔细,这样你才能在日后处理政务上,理解百姓的苦衷。”

“叔父放心,我肯定写的真实。”朱慈燃笑着回应,整个人也似乎因此充满了干劲,就连手上的活计都快了许多。

只是过了一个时辰,朱慈燃就帮助朱由检处理完了所有奏疏。

朱由检本想留朱慈燃吃饭,但他却说要去街头上吃,朱由检摆了摆手,也就随他去了。

只不过在他走后,朱由检才对王承恩皱眉询问:“去查查陆元高那小子,看看他是凑巧还是蓄意。”

“殿下,这事情是不是……”王承恩本想说这事情是不是应该让陆文昭自己去查,但他话说到一半,就看到朱由检不高兴的表情,为此作揖打住了这话。

“明年工业区能生产多少台拖拉机,轮船、火车?”

说完了陆元高的事情,朱由检询问起了关于大明工业的一些问题。

对此,王承恩也是老实作揖:“年关一过,拖拉机的年产应该能达到两万台,比军备院估计的要高,到年底的话,应该能随着其他工业区的投产而产出两万三四千台。”

“这些拖拉机,还是按照三分的比例送往齐国、旧港和北山。”

“不过,北山的拖拉机需求已经达到了,多出来的四千多台拖拉机,是不是可以送往东海省?”

“至于轮船,去年下单的二百三十艘轮船,目前已经下水四十七艘,试航十三艘,有六艘故障返厂重修。”

“天津船厂那边,已经把四十七艘没有问题的船只交付给皇店,眼下皇店正用它们来运送南洋和旧港的粮食。”

“目前蒸汽轮船的运力已经达到六万两千多吨,约四十余万石。”

“除去补给和养护的时间,每年能往返南洋九次,往返交趾十五次,对两省的运力分别为三百六十余万石,和六百万石左右。”

“明年预计还会有四十艘轮船下水,届时运力可以提高到九万五千吨,约六十万石。”

“最后的火车,火车头的产量基本达到年产四百辆,总数九百二十七辆。”

“工部那边回应,满足眼下国朝未来十三条铁路的需求,最少三千辆。”

王承恩回答了许多问题,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朱由检需要先消化后再回应。

从后往前,朱由检大概计算了一下工部所说的铁路需求。

三千辆火车的运力是三十九万吨,不过这是满载一班车的情况下,实际随着靠站,货物还会不断地搬上搬下,真实运力往往比这大得多。

按照往年的数据推算,这三千辆货车每年最少要运送数千万吨的货物,确实是眼下十三条铁路的极限了。

不过朱由检目前最想修通的,还是京城通往河套、而后南下宁夏,再前往河西走廊,抵达嘉峪关的京嘉铁路。

只有京嘉铁路修通,大明的军事物资才能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当地,进而组织军队远征,收复西域。

收复西域和漠北这两件事情,朱由检得在天启二十三年完成。

就眼下的进度来看,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至于轮船的进度,年产四十艘轮船确实很慢,但是这也没有办法。

况且,四十艘轮船的运力已经足够不错了,如果用来移民,那往返南直隶和齐国京兆府,实际上也就是两个月的事情,一年除去养护的时间,最少能跑四五次。

一艘船装满澹水、食物和燃料,最少能乘坐一千五百人,四十艘也就是六万人,一年四五趟能运送二十四到三十万人。

这样的规模已经足够了,况且到天启二十年左右的时候,如果齐国养得起,朱由检可以征调全国大半轮船来运送移民。

一年时间里,以大明的国力,运送上百万人并不是难事。

只要几年,齐国的人口就能突破五百万。

最后的拖拉机关于农业,按照王承恩所说,明年的拖拉机产量是两万四,而北山已经完全实现了农业半机械化,接下来就得从三省中待开发耕地最大的东海着手了。

“北山的拖拉机,既然已经满足了需求,那往后的拖拉机就送往东海。”

“按照之前制定的规矩一样,先发给已经安定的百姓,以三户一台的形式下发。”

“是!”

朱由检的话说完,王承恩连忙应下,而在他应下后,一匹匹塘骑也冲出了齐王府,把消息带完了各部衙门和各省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