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再苦一苦外人(1 / 2)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184 字 4个月前

“摔!摔!摔!”

“朱聿键你到底行不行?不行就让开我来!”

“身体这么弱,怕是在唐藩之中女人玩多了吧。”

“哈哈哈哈哈……”

燕山兵家学院内,当一众宗室说说笑笑,笑骂打趣的时候,在学院校场上的朱聿键正在和周藩的一个宗室子弟练习角抵。

只不过朱聿键毕竟和自己父亲被关了几年,身体虽然好好调养了三年,但还是有些虚弱。

因此在角抵的时候,他往往不能一口气将对面的宗室子弟摔倒在地,而是必须利用技巧来绊倒对方。

这样的取巧并不可耻,因为兵家学院内教导的只有胜利,输了的人没有多少人会记住他。

在宗室子弟们的嘘声下,最后朱聿键还是取巧绊倒了对方。

他倒也不在意台下宗室们的奚落,而是将对方拉起来后,转身就走下了擂台。

倒是在他走下擂台的时候,在远处的朱由检才对旁边的人开口道:

“身子有些虚弱,不过领兵打仗也不靠将领在前面冲杀,日后必然是火器的时代。”

“个人武力再怎么勇勐,面对步铳子弹的时候还是那么脆弱。”

“殿下所言甚是……”听到朱由检的话,兵家学院内的院正和副院正纷纷作揖应下。

不过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出来他们二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残缺。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情况,燕山兵家学院三百多教习,都是百户以上,因为打仗而导致残缺退役下来的。

虽然只是百户,但也拥有指挥上百人的经验和例子在,给宗室们上课是很轻松的。

更何况,燕山的军事教材基本上违背了大部分这个时代的兵书。

由于没有能力制造飞机,所以学院内部分为陆军科和海军科。

两者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朱由检前世了解到,并且符合这个时代的作战方法和种类科目。

朱由检没有专门划分出单纯的火器班,而是将陆军分为了步兵、火炮兵、骑兵三大科,海军分为了舰艇兵、陆战兵两大科。

之所以弄得这么简单,是因为武器方面还不允许明军搞出更多的种类,而冷兵器的一些手段又需要被摒弃,所以才显得少。

“学员中除了宗室子弟以外,天启五年毕业进入学院的燕山子弟学习的如何?”

朱由检看着许多宗室子弟开口,而旁边的院正也回禀道:

“和燕山学府的时候差不多,曹总兵的子侄和陕北出来的李自成几人依旧在学院中独占鳌头。”

“他们毕竟有了四年基础军事理论,进入学院后学习得也突飞勐进,如果不是兵家学院毕业要比正常学府晚三个月,或许他们已经下放为基层将领了。”

“嗯……他们应该能赶上明年的大小战役。”朱由检微微颌首,而这话却让身边的人竖起了耳朵。

他们注意到了朱由检没有直接说扫虏之役,而是说大小战役。

也就是说、明年大明有可能不止对一个地方,不止一个方向发动战争。

这举动让站在朱由检背后的王承恩也很好奇,毕竟三娘子桉中查抄出的现银和变卖的府邸,加上江南洪灾的桉子,现银不会超过一千万两银子。

况且、这银子中,已经有三分之一花到了赈灾上。

在粮食不动的情况下,大明御马监、户部、内帑三者加在一起的现银不过二千五百万两左右,单单五军都督府的军饷和文官的俸禄就能把这两千五百万两吃光。

尽管还有七千万石粮食,但南北后续赈灾又调拨了四百多万石。

在保证迁移政策下,大明能动的粮食就只有四千万石。

四千万石折色之后也顶多就是一千六百万两银子。

这么点银子,想要发动多场战役,着实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朱由检很有自信,原因就在于诸藩……

大小诸藩三十余支,哪怕每藩只迁移一万百姓,也需要支付大明朝三百多万两银子。

更何况,区区一万百姓又能干些什么?

对于享受的诸藩来说,恐怕单单营造王宫的工匠就需要专门迁移上千人。

不过、建造方面的还好说,诸如纺织、瓷器、茶叶等相关行业的匠人,朱由检是一个都不可能放走的。

大明是需要在大灾之年把人口迁移出去,降低朝廷赈灾的成本。

但这也是一个从农业转变为工业的机会。

这并不是说朱由检要让大明脱离农业,而是他要让大明朝脱离小型农业,转向中大型农业。

农民不赚钱吗?

这个问题问出来恐怕许多人会嗤之以鼻,因为在工业时代下,农民确实不赚钱。

到了信息时代,一亩低产田收获八百块钱,而化肥农药算起来就得五百多,接近六百块钱。

种一年的地就能收获两百块钱,尽管还有不少补贴,但补贴也十分有限,远不如去城里上一个月班,这也是后世许多人不愿意继续做农民的原因。

因为在信息时代下,随便找个班上,都能一年赚个几万块。

大明虽然说因为粮食产出低,成本低而导致一亩地能收获大概八百文,但实际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明代的社会风气已经反应了小农经济下,农民必须在农闲时进城打工。

这也是朱由检一直以来明明知道百姓私下打工,逃税严重却没有抓的原因。

哪怕眼下大明基本上许多百姓都有三亩的保障田,但一年下来,除去成本顶多能有二两银子的收入。

可在南京城、北京城、甚至次一等的扬州、成都、苏州等地,只要进城打工,每日工钱都是三十文、二十文起步。

甚至朱由检在和杨涟的书信沟通中也了解到了,如大理这种在这个时代不入流的小城,民夫工钱一日都十二文。

在一年十二个月,农闲足足八个月的时间段,刨除过年那个月,七个月的时间里,大理城的民夫进城打工都能得到二两五钱银子的工钱。

加上地里的收成、差不多是五两银子不到的收入。

不过、大明朝毕竟是农业社会,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多需要用工的地方。

许多农民还是只能靠着手里的田来养家湖口,而小农经济下,二两银子的收入养活自己自然没有问题,过的也可以很滋润。

但一人三亩田,一户十五亩的这种政策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慢慢崩溃。

实际上到了现在、就已经有崩溃的迹象了。

朱由检通过解决卫所,发放军屯田,实际上是缓解了大明土地兼并的一部分矛盾。

只是人口不会是定额的,两人结合家庭,再剩下一个孩子,便从两人六亩变成三人六亩了,而朝廷没有多余的田地发放给他们。

如果再生一个……

实际上这种脆弱的一人三亩模式,只需要一代人,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就会被剧增的人口给冲击掉。

怎么让土地兼并的矛盾降低?

很简单、给农民发更多的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这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土地兼并实际上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如果在城里就能吃饱饭,那许多农民也不会选择种田,矛盾自然从土地上,转移到了就业上。

大明的体量不能走纯工业化,因为没有那么多需求和就业岗位,盲目的转型只会导致产业过剩。

朱由检要走的,是在保持对外迁移的同时,从一人三亩的小农经济,转换为一人三十亩,甚至上百亩的中大型农业经济。

未来的粮食亩产提高,必然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种三亩地会渐渐的养不活一个人,但是种三十亩和上百亩就绝对能养活一个人。

农业是赚钱的,但赚钱的前提是你的手中必须有大量的田地和足够先进的机械化设备。

一人种一亩只有二百块收入,但十个人操控机械种一百亩,一千亩呢?

给农民发足够的地,再给他们在城里找到一些就业岗位,实际上就可以中短期的解决土地矛盾问题和经济问题。

因此海外就藩的事情,朱由检要留下大量的工匠,送走大量的普通百姓。

工匠可以集合在一起,最后创造一个个就业岗位,普通百姓则是分出去种田。

如锡兰岛,岛上现成的两千万亩耕地,如果只迁移二十万人过去,那每个人都能均分一百亩地。

种不了那么多,那就由小西洋监察使司发放耕牛,而耕牛可以从莫卧儿王朝获得。

至于怎么获得?这就……

朱由检把目光放到了诸藩的宗室子弟上,随后开口道:

“你们以为,他们大多数人能领兵多少?”

“这……”院正有些迟疑,过了半天才道:“眼下来说,恐怕独自领一个小旗(1人)都够呛。”

“若是锤炼锤炼,或许能出现领千人和领一营的将领出现。”

打仗是需要天赋的,不是每个人都像朱由检一样,年纪轻轻就能带兵数万。

绝大部分的人,实际上也就只有百户的能力,这还是经历了不少战事的前提下。

“南征北讨,明岁也该收复交趾了……”

朱由检感叹一句,让众人心中一紧的同时,他又说道:

“另外这些宗室子弟毕竟没有见过血,上了战场怯战是正常的,刚好送他们先上上战场,避免去了天竺丢人。”

“殿下、这……是不是要和诸藩商量一下?”王承恩忍不住开口,而朱由检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