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三章 钱粮不够用啊(1 / 2)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469 字 3个月前

“生病了?怎么表情不太对劲?”

“昨夜受了风,估计染了些风寒,不碍事……”

书房内,当陆文昭坐下,朱由检第一时间就看到了他有些难看的脸色。

在他好心开口的同时,陆文昭张了张嘴,给出了有些别扭回应。

“风寒可不是小事,莫不是想像我一样,躺在床上半月养病不成?”

朱由检带着笑意调侃了一下自己,也提醒了一下陆文昭,末了不忘带着笑意交代道:

“等下聊完事情,你去太医院看看。”

“是……”陆文昭心情复杂,而朱由检只当他是生病难受。

“叫你来没别的事情,主要还是想问问你,安南和三宣六慰、还有辽东女真的问题罢了。”

朱由检双手拇指交叉在桌上,整个人十分放松。

陆文昭是除了王承恩外,他第二个接触的齐王党骨干,陪伴他近六年,他对陆文昭十分放松。

一些对满桂、对孙应元、甚至对曹化淳都不能袒露的舒坦,在陆文昭这里却可以。

面对朱由检的态度,陆文昭欲言又止,但最后还是放下了心中所想,摒弃了杂念后顺带说道:

“安南的事情,北镇抚司已经调查许久了,耕地的数量不会低于一千万,人口不会低于五百万……”

“对他们,我们可以雷霆一击,从海上、北面发动进攻,瞬间瓦解武氏、莫氏,然后打下北面的郑主,最后拿下阮主,再收复占婆。”

“他们的兵力不值一提,火炮也是大多从濠镜购买的弗朗机火炮。”

陆文昭三言两语给安南诸多势力定了性,而朱由检闻言也没有多想。

他一直没把安南当成什么难对付的角色,说到底是因为除了宋朝以外,其他汉人大一统王朝打安南基本是碾压局。

朱瞻基维持不了安南的统治,不是安南太厉害,而是政策有问题。

怎么杜绝造反?那就是把想造反的人都解决。

解决得利的人,再分地给被压榨的人,然后迁移人口,将安南人汉化。

只要选对人,安南的事情并不难解决。

朱瞻基手下没有太多名将可以调动坐镇,但朱由检可以。

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杨文岳、吴阿衡,秦马两家……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人供他用。

这些都是从奢安之乱这场西南山地战争中锻炼起来的将领,放他们去安南,谁和他们打游击就是老寿星上吊。

更何况,洪承畴已经理解清楚了朱由检的意思,想来到了需要派驻将领的时候,安南的局势会稳定的让人发慌……

这么想着、朱由检搓了搓指尖,有些按奈不住了。

同样的、陆文昭见状也也继续说道:

“至于三宣六慰,沈炼他们前往此地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加上当地战事杂乱,国家土司众多,想要一时间搜集清楚怕是有些难度。”

“倒是镇江女真的训练已经差不多了,现在李若琏准备派他们从镜城乘船渡海前往北山,然后找一个机会混入建虏之中。”

“好……”听到陆文昭的话,朱由检有些高兴。

天启元年以来,努尔哈赤通过长相和语言来排斥其他外来汉人,这本来就让锦衣卫的工作有些难做。

到了复辽之役战败后,努尔哈赤甚至连辽商和朝鲜商人都杀了,一副宁死不让人混入其中的姿态。

这么一来,李若链在辽东后续不断布置的锦衣卫全成了防御性,没有了一点主动性。

只是现在,宽甸迁移镇江女真的训练成功,也就代表他们总算能摸到一些情报了。

不过、贸然混入建虏之中并不容易,很容易暴露,倒是不如……

“等等……”朱由检叫了停,而陆文昭也不由抬头看向他。

对此、朱由校分析了一下,起身又左右渡步数个呼吸,随后才驻足道:

“不要让他们直接加入建虏,告诉他们在努尔干登陆后,集结一些北山女真为部落,建造城池,开垦耕地。”

“让锦衣卫从镜城给他们运送甲胄、兵器和粮食,然后让他们派人前往建虏,和努尔哈赤沟通议和或者结盟,成为它们的扈从。”

“可以少量给努尔哈赤缴纳粮食,只需要保证情报或许就可以。”

朱由检想了想、他不愿意用培养的女真人去迁入后金之中,万一被发现,到时候又是一笔不得了的损失。

黄台吉不是煽动伯晕歹背叛自己,背刺大明吗?

那好!

他现在就让心向大明的女真去比建虏更北的地方,团结其他北山女真,和努尔哈赤假装议和。

到了大明要攻打后金的时候,这支力量也可以玩一手背刺……

“殿下、这样资助他们,万一养虎为患……”陆文昭有些警惕,而朱由检却道:

“养虎为患又如何?虎敢不敢为患,不是看他自身的实力,而是看我大明。”

“若我大明强横,他便只有乖乖匍匐。”

“更何况,解决后金的事情,也就在这三年内罢了……”

说罢、朱由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之后更道:

“北山的情况和建州不一样,没有外力加入,即便把人派往并建立一个势力,也不能正常维持,所以他们对我大明造成什么影响。”

“倒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让他们持我大明的印信,秘密拉拢其他的北山各部。”

北山女真的范围很广,从外兴安岭到东西伯利亚、堪察加沿海都有他们的痕迹。

比如外兴安岭及鄂霍次克海北岸山区,这里就有一个乘鹿雪橇出入朝贡大明的部落,被大明称为使鹿部,除了他们,东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还有驱使哈士奇拉动雪橇的使犬部。

他们大多以百来十人的部落散居,并未形成像建州、海西女真那样的联盟集团。

朱由检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眼下的沙俄罗曼诺夫王朝探险队还在依托河流向东探险,目前应该在叶尼塞河流域活动。

不出意外,他们还需要七年的时间才能抵达雅库茨克城。

尽管在这个时代,东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甚至西西伯利亚都没有什么用,但领土打下来,总归是有用处的。

只要拿下了西域,在后世的伊犁河谷、乌鲁木齐、吐鲁番开垦几百万亩耕地,弄出一个稳定的后方。

到时候,明军完全可以用阿尔泰北部的鄂毕河水运往北进军,直接抵达乌拉尔山脉以东。

走水路和走陆路运送物资那可以说是两码事,更何况阿尔泰山北部的图瓦地区可以耕种放牧。

几千万亩的牧区和可开垦的数百万亩耕地都不是小数目。

只要明军能拿下鄂毕河源头,那拿下乌拉尔山脉也就是时间问题。

至于所谓强大的沙俄,人口不到千万,职业的募兵军队不到五万。

一群人还在使用老式的大号火绳枪和轻型火炮,能打得过明军倒是见鬼了。

军队的强大在于后勤,唐军能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亚征战,也是因为西域上百万人口给他们供给。

现在朱由检唯一面对的难题就是打下西域后的迁移问题。

整个西域的耕地面积可预见的稀少,到时候迁移百姓的口粮会成为他的一个难题。

想到这里、朱由检抚了抚额头,不由叹息道:

“毕懋康和孙元化、宋应星几人到了没有?”

“回殿下……”陆文昭回应道:

“孙元化行至太原,宋应星几人也被找到,目前在北上的路上,应该抵达徐州了。”

“另外您要找的徐霞客也找到了……”

“至于毕侍郎、恐怕已经抵达燕山的军备研究院了。”

“到了吗?”朱由检闻言眯了眯眼,嘴角带上了一抹笑意:

“那他现在应该看到我留下的那些图纸和学说了……”

想着、朱由检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前往军备院看看,但他也知道,自己还有几件事情没有做完,因此看向了陆文昭道:

“徐霞客既然找到了,那就询问一下他的意见,如果可以,让他在松江府等待,这次我大明下西洋,需要一个人记载经过和结果。”

“等他回大明之后,登入礼部和工部,担任个主事吧,我大明天南地北还有许许多多风景和人文等着他记录。”

徐霞客,在后世人看来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今年的他已经三十八岁了。

朱由检找他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需要借助他在江南一带的名气,将海外的见闻给带入大明,让大明的士大夫和百姓知道现在的世界是一个什么变化。

在他看来,徐霞客这么一个不安分的人,恐怕根本无法拒绝下西洋这样的好差事。

至于他回国后,朱由检也不会把他抛弃,而是要继续扩大他的名气。

等到时机成熟,报纸这种大白话的产物就会出现,而徐霞客的文章将会在市面上禁止,专门登记在报纸上。

不仅如此,徐霞客的一些地理见识,恐怕吊打工部的一群文官。

这群连大明水文都搞不明白的家伙,也需要被人教育教育了。

连水文都搞不懂,后面怎么整治黄河?

“对了……”一想起黄河,朱由检便开口道:

“之前哥哥不是调走了工部尚书王舜鼎,把他调去治理黄河了吗?治理的怎么样?”

见朱由检询问这件事,陆文昭也回应道:

“王舜鼎依旧用的是潘少保(潘季驯)的“束水冲沙”法,效果来看还算有些不错。”

“他按照潘少保“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法子,将下游淤积泥沙的河段一段段清除,从宿迁至云梯关河段,发动徭役八万余人,将河道清理一空。”

“嗯……”听到陆文昭的话,朱由检微微颔首。

潘季驯毕竟是千年难得一出的治水奇才,只可惜他已经去世三十二年了,如果他能活到现在,大明或许不会因为治黄河而焦头烂额。

不过说到底、治黄河让人焦头烂额,主要还是因为钱粮不足。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门口的锦衣卫道:“叫承恩来,顺带将秋后钱粮的账目一同带来!”

“是!”门口的锦衣卫作揖应下,随后去寻找王承恩去了。

至于朱由检,他则是看向了陆文昭,继续说道:

“潘少保的治黄之法确实不错,便是放在数百年后,也必然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