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丁师傅纺纱机(1 / 2)

万历43年八月十六。

中秋佳节才过,屏东王府又添喜事,王妃又怀了。

怀孕的不止一个,叶赫那拉·东哥也有了,而且已经有五个月了,按时间推测,应该是在船上怀的。这娘们命好,没被朱老七抓壮丁去难民营走一遭。

瀛王府人丁兴旺,朱老七洋洋自得。

只是有些意外,他在大艾同阮氏身上也没少用功,但两个就是不见结果。为此,朱老七给两个女人特制了一份日历,也没有别的,就是把月事记录的仔细一些,看哪日用功效率更高?

这倒不是他缺孩子,是女人自己个着急。

女人着急在那方面就特别积极,就搞的朱老七有些吃不消。再壮的牛,也架不住家里的田多啊。

但今日瀛王不耕田,而是去了一家纺纱作坊,柳娘子纺纱厂。

该纺纱厂位在屏东府东港镇,乃是瀛州纺纱聚集地,原料多来自于天竺。从新大陆弄来的籽棉就在这家纱厂处理,纺纱成锭。

柳娘子年过五旬,普通民妇,他儿子柳家顺刚过而立,曾做过四年王府家丁,柳家顺的媳妇也出自王府,曾在程夫人处做事。

小夫妻出府后便办了这么一家纺纱厂,取天竺棉纺纱,而后运往松江府售卖,这两年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也算是一方富豪之家。

王府家丁女使进进出出,几个女人各有自己的一帮人,朱老七也是到了用人时方知有这么一号人。

话说,这家也算是王府的外围势力吧,虽然朱老七一直也不知道。

马车里,程夫人拿着一匹棉布爱不释手。

“殿下,前几日柳家的拿给我看时,妾身都惊呆了,想不到墨西哥棉竟然能纺出40支的纱线来。你看看,织出来的料子又薄又柔,做贴身衣物再好不过了。”

有关纱线支数,就是一两棉能纺出几根纱线来。40支,就代表一两棉能纺出40根纱线。

自然,支数越多代表纱线越细。

当下世界两大纺织中心,无论是大明还是天竺,一两棉最多也就能纺出22根纱。这不是技艺或者工具的问题,而是棉纤维粗度影响。

当然,也不是支数越大越好,取决于要做什么样的料子。

但以朱常瀛来看,40支的料子也无法同后世的普通床单相比,中间也不知存着多大的差距。也就是说,当下上好的22支棉布在后世没法看,大抵就是纯棉毛巾的水平,而40支则可以勉强做床单被单了,相对柔软舒适。

不要小瞧了棉纺业,从籽棉开始至成布,前后历经90几道工序,一匹未经染色的平纹棉布价值大约3钱银子,染色之后则在6钱银子以上。

为什么染色这么贵,因为染色剂全特酿是天然材料啊,要从不同植物矿物里提取,不同颜色的料子价值天差地别。

如果印花,则价值又要高些。

除了印花,还有提花,也即是在织布的时候就织出花纹图案。

你道这就完了,还没有,纱线或者布匹还可以做柔性处理,而柔顺剂用的是米浆!

所以这个时代看人有没有钱就很简单,能穿得起绸缎的,这也不用问,其次为身穿染色面料的,普通百姓就大多白棉布白麻布,便宜。

一匹布13米,大约可做两件成人衣物,3钱银子就可以有两套衣服穿,对于普通大明人来说属于正常消费。

但同样的棉布去了国外,价格上涨三至五倍,尤其日本,本国不产棉却是棉花棉布消费大国,利润常以十倍计。

去年,长三角大概产棉布2300万匹,全国则可能为3000万匹,通过海路出口棉布280万匹,关税收入64万两。

朱老七觉着还远远不够,按照大明人口数量,年产一个亿也不多。

“是不错,回头拿几匹做床单,绸子做的太滑,我不喜欢。”

“殿下,吴天佑可说这种墨西哥棉产量如何?”

“据他说,产量也是高过我大明棉花的,而且高出许多。不过水土不同气候不同,总要试种过才知道。”

程夫人笑眯眯,“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大明人有福了。”

一路聊着来到东港柳娘子纺纱厂。

柳娘子带着儿子儿媳亲自在门口迎接,一同的,还有十几位棉商布商。

礼毕,朱老七夫妇被请入院中。

厂子依河而建,圈地五亩,场院里满是竹架,晾晒着密匝匝粗胚。

“你这厂子有多少人?”

柳娘子急忙回道,“回殿下,厂子里有83人,都是签了契约的,绝没有奴工,也没有童工。”

“别紧张,我就随口一问。”

走进厂房,朱常瀛讶异道,“竟都是新式纺纱机?有多少台?”

“都是夫人恩德,提点犬子,我家于前年更换了32台丁师傅纺纱机。”

这位丁师傅,朱老七还真知道,此人曾经是某船厂大匠作,当下在船务大学堂任教。四年前,此公受人委托改造纺车。经他改造的纺车,即为丁师傅纺纱机。

我大明纺车大抵有三种。

一种居家自用,手摇或者脚踏纺纱,一个人就能操作,一次纺纱一根,一日大概纺纱三两。

一种为黄婆婆纺纱机,一次纺纱三根,至多五根,两人操作,一日大概纺纱一斤。

一种为水力纺纱机,一次至多可下锭36个,日纺料百斤!只是可惜,水力纺车结构极为复杂,而且只能纺麻纺丝而不能纺棉。

而丁师傅纺纱机,手摇、脚踏、水力皆可,一次可下八至十六个纱锭不等,日纺纱三十斤以上,且只需一人操作。如果两人操作,效率更高。

朱老七也不知道这玩意是否与传说中的珍妮纺纱机类似,应该就大差不差吧。

总之,纺纱效率直接拉升至少三十倍!太特么吓人了。

工业司早将丁师傅纺纱机设立为专利,颁发奖状授予奖金,授权制造,禁止出口。

《专利法》灜州也有,包含在《商律》之中。但不能说没有作用只是说作用有限。一则朱老七没有当大明的家,难以推行全国。二则大明疆域太大,有人仿制也很难被发现。

虽然如此,却不能不设,奖励就是一种态度。

至于约束,还是要靠行会商会自律、同行检举揭发,专利所有人提告。总之,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柳娘子家的十二锭纺纱机,还真就是通过正规途径买的,因为王府就有两台,商标材质如出一辙。

只不过王府那两台就是仪式品,如同朱老七的专用银锄头,大礼仪时做给旁人看的。

男耕女织嘛,瀛王夫妇要做表率。

工房里异常嘈杂,机杼声伴着纺锤的转动声尤为刺耳,阳光洒下,棉絮飞扬,朱老七的鼻头发痒,强忍着才没有打喷嚏。

左瞧右看,织工清一色的年轻女子,看鬓角眉梢,大抵都是结了婚的,成熟中伴着青涩。

朱老七每每走近,便羞涩的低下头,乱糟糟行礼,动作虽略显卑微笨拙,肤色容颜也毫无修饰,但朱老七却看她们很舒服。

那是一种朴实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