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华严经》第三十五卷(白话译文)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2 / 2)

为欲利益诸群生,如是演说最清净。(为了利益所有的众生,像这样解说最为清净。)

一切人天供养者,愿为演说第三地,(所有天人供养者,愿为解说第三地,)

与法相应诸智业,如其境界希具阐!(与法相应的各种智慧行为,希望详细展现其境界!)

大仙所有施戒法,忍辱精进禅智慧,(大仙所有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及以方便慈悲道,佛清净行愿皆说!”(以及方便、慈悲之道,佛的清净行为愿力全都讲述!)

时,解脱月复请言:“无畏大士金刚藏,(这时,解脱月再次请求说:“无畏的大士金刚藏,)

愿说趣入第三地,柔和心者诸功德!”(愿解说如何进入第三地,那些心态柔和者的功德!)

那时,金刚藏菩萨告诉解脱月菩萨:“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净化第二地,想进入第三地,应当发起十种深心。哪十种呢?就是清净心、安住心、厌舍心、离贪心、不退心、坚固心、明盛心、勇猛心、广心、大心。菩萨以这十种心,得以进入第三地。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在第三地后,观察所有有为法的真实相。所谓:无常、苦、不净、不安隐,败坏、不久住,刹那生灭,不从前际生,不向后际去,不在现在住。又观察这些法无救、无依,与忧、与悲,苦恼同住,爱憎所系,愁戚转多,无有停积,贪、恚、痴火炽然不息,众患所缠,日夜增长,如幻不实。看到这些后,对一切有为法倍增厌离,趋向佛的智慧,看到佛的智慧不可思议、无等无量、难得无杂、无恼无忧,至无畏城,不再退还,能救无量苦难众生。菩萨这样看到如来智慧的无量利益,看到一切有为的无量过患,就对所有众生生出十种哀愍心。哪十种呢?就是:看到众生孤独无依,生哀愍心;看到众生贫穷困乏,生哀愍心;看到众生三毒火然,生哀愍心;看到众生被三界的牢狱所禁闭,生哀愍心;看到众生被烦恼的密林恒常覆盖,生哀愍心;看到众生不善观察,生哀愍心;看到众生无善法欲,生哀愍心;看到众生失去所有佛法,生哀愍心;看到众生随生死流,生哀愍心;看到众生失去解脱的方便,生哀愍心。这就是十种。菩萨这样看到众生界无量的苦恼,发大精进,这样思考:‘这些众生,我应该救度,我应该解脱,我应该净化,我应该度过;应该安置在善处,应该使他们安住,应该使他们欢喜,应该使他们知见,应该使他们调伏,应该使他们涅盘。’菩萨这样厌离一切有为,这样愍念一切众生,知道一切智慧有胜利益,想依如来智慧救度众生,这样思考:‘这些众生堕在烦恼的大苦中,以什么方便能救度他们,使他们安住在究竟的涅盘之乐呢?’便这样思考:‘想要度众生使他们安住在涅盘,离不开无障碍的解脱智慧;无障碍的解脱智慧,离不开所有法的真实觉悟;所有法的真实觉悟,离不开无行无生行的智慧之光;无行无生行的智慧之光,离不开禅定的善巧决定观察智慧;禅定的善巧决定观察智慧,离不开善巧多闻。’菩萨这样观察后,加倍地勤求修习正法,日夜只愿闻法、喜法、乐法、依法、随法、解法、顺法、到法、住法、行法。菩萨这样勤求佛法,所有珍贵财物都没有吝啬,不觉得有物难得可重,只觉得能说佛法的人生难遭遇。因此,菩萨对于内外的财物,为了求佛法都能舍施。没有恭敬不能行的,没有憍慢不能舍的,没有承事不能作的,没有勤苦不能受的。如果听到一句未曾听到的法,生大欢喜,胜过得到三千大千世界中满是珍宝;如果听到一偈未曾听到的正法,生大欢喜,胜过得到转轮圣王的位;如果得到一偈未曾听到的法,能净化菩萨的行,胜过得到帝释梵王的位,住无量百千劫。如果有人说:‘我有一句佛所说的法,能净化菩萨的行。你若能进入大火坑,受极大苦,我将给你。’菩萨那时这样思考:‘我为了一句佛所说的法,净化菩萨的行,即使三千大千世界大火满中,还想从梵天之上投身而下,亲自取法,何况小火坑不能入呢!然而我现在为了求佛法,应受一切地狱的众苦,何况人间的小苦恼!’菩萨这样发勤精进求佛法,如其所闻,观察修行。这位菩萨听到法后,摄心安住,在空闲处这样思考:‘如说修行才能得到佛法,不是只靠口说就能清净。’

“佛子,这位菩萨住在发光地时,就离开了欲望和不善的法,有觉有观,离开生喜乐,住在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住在第二禅;离开喜乐,住在舍,有念正知,身受乐,诸圣所说能舍有念受乐,住在第三禅;断乐先除,苦喜忧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在第四禅;超越所有色想,灭有对想,不念种种想,进入无边虚空,住在虚空无边处;超越所有虚空无边处,进入无边识,住在识无边处;超越所有识无边处,进入无少所有,住在无所有处;超越所有无所有处,住在非有想非无想处。但只是随顺法,行而无所乐着。

“佛子,这位菩萨的心随着慈,广大无量不二,无怨无对,无障无恼,遍至一切处,尽法界、虚空界,遍及一切世间;住在悲、喜、舍也是这样。

“佛子,这位菩萨得到无量的神通力,能摇动大地;以一身变为多身,多身合为一身,或隐或显;穿石壁山障,无所阻碍,如同行于虚空;在虚空中跏趺而行,如鸟飞行;入地如水,行于水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又能降雨,如大云;日月在空中,有大威力,而能用手触摸;其身自在,乃至梵世。这位菩萨的天耳清净超过人耳,能听到人、天近处远处所有的声音,乃至蚊蚋、虻蝇等声音也能听到。这位菩萨以他心智,如实知道其他众生的心。所谓:有贪心,如实知道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道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有烦恼心、无烦恼心,小心、广心,大心、无量心,略心、非略心,散心、非散心,定心、非定心,解脱心、非解脱心,有上心、无上心,杂染心、非杂染心,广心、非广心,都如实知道。菩萨以他心智知道众生心。这位菩萨念知无量宿命差别,所谓:念知一生,念知二生、三生、四生,乃至十生、二十、三十,乃至百生、无量百生、无量千生、无量百千生,成劫、坏劫、成坏劫、无量成坏劫,我曾在某处,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如是饮食,如是寿命,如是久住,如是苦乐。我于彼死,生于某处,从某处死,生于此处,如是形状,如是相貌,如是言音。”像这样过去无量差别,都能忆念。这位菩萨的天眼清净超过人眼,看到众生生时、死时、好色、恶色,善趣、恶趣,随业而去。如果那些众生成就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诽谤贤圣;具足邪见及邪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堕恶趣,生地狱中。如果那些众生成就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谤贤圣,具足正见;正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生善趣诸天之中。菩萨的天眼都如实知道。这位菩萨对于各种禅定、三昧、三摩钵底能入能出,但不随其力受生,只随能满菩提分处,以意愿力而生其中。

“佛子,这位菩萨住在发光地,因愿力,得见多佛。所谓:见数百佛,见数千佛,见数百万佛,乃至见数百千亿那由他佛。都以广大的心、深心,恭敬尊重,侍奉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所有生活必需品都用来奉施,也用来供养所有僧众,以这些善根回向至无上正等正觉。在那些佛前,恭敬听法,听后受持,随力修行。这位菩萨观察所有法,不生不灭,因缘而有;见缚先灭,所有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都变得更微薄;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不积集的缘故,邪贪、邪瞋及以邪痴,都得以除断,所有善根变得更加明净。佛子,譬如真金善巧炼治,秤两不减,转更明净。菩萨也是这样,住在发光地,不积集的缘故,邪贪、邪瞋及以邪痴,都得以除断,所有善根变得更加明净。这位菩萨的忍辱心、柔和心、谐顺心、悦美心、不瞋心、不动心、不浊心、无高下心、不望报心、报恩心、不谄心、不诳心、无譣詖心都变得更加清净。这位菩萨在四摄中,利行做得较多;在十波罗蜜中,忍辱波罗蜜做得较多;其他的也不是不修,只是随力随分。

佛子啊!这就是菩萨的第三地,名为发光地。菩萨安住在此地时,常化作三十三天的天王,能够运用方便,使众生放下贪欲。无论是布施、爱语、利行还是同事,所有这些行为,都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于不离念具备一切种类、一切智慧的智慧。菩萨还这样想:“我应当在所有众生中成为领袖、成为胜者、成为最胜者、成为最妙者、成为最微妙者、成为最高者、成为无上者,乃至成为一切智慧的依止者。”如果勤奋精进,在一念之间,可以获得百千三昧,见到百千佛,知道百千佛的神力,能够动摇百千佛的世界,乃至示现百千身,每一身都有百千菩萨作为眷属;如果以菩萨的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超过这个数目,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那时,金刚藏菩萨想要再次阐述其意义,便用颂诗说:

清净安住明盛心,厌离无贪无害心,(保持一颗清净、安定、明智、旺盛的心,远离贪婪和伤害,)

坚固勇猛广大心,智者以此入三地。(持有坚定、勇敢和宽广的心,智者凭此进入第三地。)

菩萨住此发光地,观诸行法苦无常,(菩萨安住于这发光之地,观察所有行为的法则是痛苦和无常的,)

不净败坏速归灭,无坚无住无来往。(不纯净、易败坏、迅速消逝,没有永恒、稳定和来去。)

观诸有为如重病,忧悲苦恼惑所缠,(观察所有有为的法则如同重病,被忧虑、悲伤、苦恼和迷惑所困扰,)

三毒猛火恒炽然,无始时来不休息。(贪、嗔、痴三毒如猛烈的火焰,自无始以来从未停歇。)

厌离三有不贪着,专求佛智无异念,(厌离三界的束缚,不再贪恋,专注于追求佛的智慧,没有其他杂念,)

难测难思无等伦,无量无边无逼恼。(这智慧难以测量、难以想象,无与伦比,无量无边,没有逼迫和烦恼。)

见佛智已愍众生,孤独无依无救护,(见到佛的智慧后,怜悯众生,他们孤独无助,没有庇护,)

三毒炽然常困乏,住诸有狱恒受苦,(三毒之火燃烧,常常困乏,在三界的牢狱中持续受苦,)

烦恼缠覆盲无目,志乐下劣丧法宝,(烦恼覆盖,如同盲人失去双眼,志向低微,丧失了宝贵的法宝,)

随顺生死怖涅盘,我应救彼勤精进。(顺从生死轮回,恐惧涅盘,我应该努力去救度他们。)

将求智慧益众生,思何方便令解脱?(寻求智慧以利益众生,思考什么方法可以让他们解脱?)

不离如来无碍智,彼复无生慧所起。(不离开如来的无碍智慧,这智慧是由无生的慧根所引发。)

心念此慧从闻得,如是思惟自勤励,(心中想到这智慧是从听闻得来的,这样思考,自我勉励,)

日夜听习无间然,唯以正法为尊重。(日日夜夜不停地听闻和学习,只尊重正法。)

国城财贝诸珍宝,妻子眷属及王位,(国家、城市、财富、珍宝、妻子、眷属和王位,)

菩萨为法起敬心,如是一切皆能舍。(菩萨为了法而产生敬心,能舍弃这一切。)

头目耳鼻舌牙齿,手足骨髓心血肉,(头、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牙齿、手、脚、骨髓、心血和肉体,)

此等皆舍未为难,但以闻法为最难。(舍弃这些并不难,但听闻正法才是最难的。)

设有人来语菩萨:‘孰能投身大火聚,(如果有人告诉菩萨:‘谁能投身于大火之中,)

我当与汝佛法宝!’闻已投之无怯惧。(我会给你佛法的珍宝!’听到后,菩萨会毫不犹豫地投入。)

假使火满三千界,身从梵世而投入,(即使火充满了三千大千世界,身体从梵天界投入,)

为求法故不为难,况复人间诸小苦!(为了寻求法,这并不难,更何况人间的小小苦难!)

从初发意至得佛,其间所有阿鼻苦,(从最初发心到成佛,期间所有的无间地狱之苦,)

为闻法故皆能受,何况人中诸苦事!(为了听闻法,都能承受,更何况人间的种种苦难!)

闻已如理正思惟,获得四禅无色定,(听闻之后,正确地思考,获得四禅和无色界的定力,)

四等五通次第起,不随其力而受生。(四无量心和五神通依次显现,不受业力牵引而转生。)

菩萨住此见多佛,供养听闻心决定,(菩萨安住在此,见到许多佛,供养并听闻,心意坚定,)

断诸邪惑转清净,如炼真金体无减。(断除各种邪见和迷惑,变得更加清净,如炼金一样纯净无减。)

住此多作忉利王,化导无量诸天众,(安住在此,常作忉利天的王,引导无数的天界众生,)

令舍贪心住善道,一向专求佛功德。(让他们放弃贪婪,安住于善道,一心追求佛的功德。)

佛子住此勤精进,百千三昧皆具足,(佛子安住在此,勤奋精进,具备了成百上千的三昧,)

见百千佛相严身,若以愿力复过是。(见到成百上千的佛,以庄严的身体,如果以愿力,还能超越这些。)

一切众生普利益,彼诸菩萨最上行,(普遍利益所有众生,这些菩萨走在最上的道路上,)

如是所有第三地,我依其义已解释。(像这样的第三地的所有内容,我已根据其意义进行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