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连科扯开领口,冷汗顺着花白鬓角流下。
三架伊尔-2攻击机编队从云层中俯冲而下,机翼下的RS-82火箭弹却在半空被防空炮火拦截。
救国军巧妙布置的m1939型37mm高射炮阵地,此刻竟被伪装成蒙古牧民的毡房。
战况通过加密电波传回莫斯科,总参谋部的作战地图前,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元帅杖在地图上敲出凹痕:";这不是针对蒙军的单独行为,是经过专业参谋部策划的立体化战争,是针对伟大苏俄的巨大阴谋。";
此时此刻,查干敖包峡谷已然变成了一座炽热无比的钢铁熔炉!
苏军近卫迫击炮团的 bm-13 喀秋莎火箭炮刚刚结束一轮气势磅礴的齐射,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仿佛要将整个山谷都掀翻过来。
然而,就在这短暂的停歇之间,高悬在空中的观测气球迅速捕捉到了救国军装甲集群所冒出的滚滚浓烟。
那烟雾如同黑色的巨龙一般腾空而起,遮天蔽日,让人不寒而栗。
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群疯狂的救国军居然别出心裁地在他们的坦克底盘之上安装了硕大无朋的炮塔。
这些炮塔不仅体型巨大,而且上面配备的武器更是具有毁天灭地般威力的 155mm 榴弹炮。如此强大的火力配置,使得这些装甲巨兽成为了战场上无可匹敌的存在。
“修正诸元!”
随着一声嘶喊,苏军炮兵观测员竭尽全力想要传达最新的数据,但他的声音却瞬间被呼啸而过的炮弹破空声无情地撕裂、淹没。
紧接着,第一发 152mm 的高爆弹犹如一颗燃烧的流星,以雷霆万钧之势狠狠地砸向了正在高速行驶中的救国军自行火炮队列。
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那些周身包裹着厚厚装甲的钢铁怪兽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竟然连一丝一毫的停顿都没有,依旧保持着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向着某个既定的方向疾驰而去。
就在这时,通过手中的望远镜,彼得连科少将的视野里突然闯入了一支与众不同的救国军骑兵部队。
这支骑兵队伍宛如一阵旋风,马蹄声响彻云霄,扬起漫天尘土。他们的身影在硝烟弥漫之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这些头戴防毒面具的骑士在马鞍两侧悬挂着火焰喷射器,他们以蒙古传统的";乌尔格";战术迂回穿插,将凝固汽油泼洒在苏军补给线上。
燃烧的油罐车照亮了整片戈壁,参谋长安东诺夫中校的惨叫被无线电静电声淹没——他的吉普车被火龙卷入,化作焦黑的铁架。
夜幕降临时,救国军的心理战部队开始行动。
蒙着红绸的扩音器在战线后方循环播放《喀秋莎》的变调旋律,苏军战壕里开始流传可怕的谣言:那些被俘的士兵会被活生生浇铸进混凝土工事。
当第一个逃兵被宪兵队击毙在铁丝网上时,苏军指挥系统终于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一支融合了草原狼群战术与现代战争艺术的魔鬼军团。
彼得连科少将最后一次尝试组织装甲集群突击时,救国军的工兵早已在峡谷出口埋设了连环诡雷。
当t-34坦克碾过看似平常的沙地时,埋在六米深处的航空炸弹将整段山体炸塌。二十万吨玄武岩倾泻而下,埋葬了苏维埃钢铁洪流最后的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