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民噎住。
她是年轻好看,可她不是应该谦虚吗?正常人谁会这么直接说我就是漂亮,谢谢你夸的。
徐晓慧笑着道:“她确实二十了。”
朱新民张大了嘴巴,看着那张白皙好看的鹅蛋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一旁的刘师傅在车上看到这边气氛不对,连忙下车过来打圆场:“工厂派来接三位同志的车就在那里……还有一位同志呢?”
徐晓慧解释:“另一位是朵虹同志,她有事耽搁了,到了会自己到工厂。”
郁瑶和刘师傅了解,“还请两位同志跟我过来。”
四人上了吉普车,郁瑶坐在副驾驶,和徐晓慧介绍海星食品厂和新生产的线的情况。
朱新民在一旁找不到机会插嘴,生闷气。
郁瑶想到一个问题,请教徐晓慧:“新生产线我们已经尝试过,熬煮酱汁的机器用起来效率并不比原来的旧机器好用。”
徐晓慧还没有开口,一旁的朱新民已经开口:“新机器上有一个控制温度的阀门你们有没有打开?”
郁瑶看向他,“什么阀门?在哪里?”
朱新民昂着头,“阀门在机器最下面的右侧,熬煮前不打开阀门,机器的控温只能靠人工来调节,自动调节是失效的。”
郁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说明书上好像没有写。”
“当然没有写,我们用的机器虽然是国际先进的生产线,可说到底只是别的欧洲国家淘汰的机器,说服人家卖给我们已经不容易,像这些细节只能我们自己摸索。”朱新民说到这里,眉宇间有些落寞。
郁瑶明白他的意思。
华国刚建国没多久,如今国际上对华国技术封锁,很多先进的科技,人家不愿意让你学,光是这被人淘汰下来的生产线,就是商务部的人磨破嘴皮了,用了很大的代价才进口的。
少年眼睛发亮,握拳发誓:“不过,没关系。总有一天,我会研发出比国际上最先进的机器还要厉害的机器,让我们的国家的工业技术不再落后。”
“挺好的,少年强则华国强,加油。”
不管刚才两人关系如何,至少这一刻,郁瑶觉得少年能有为国争光的理想是很好的。
朱新民很意外,看向郁瑶:“你不会觉得我是在说大话,在吹牛?”
郁瑶摇了摇头:“理想和吹牛最开始并没有什么区别,真正的区别在最后。实现了的叫理想,没实现的叫吹牛。为国家奋斗,这个理想很伟大。”
这话一出,整个吉普车里安静极了。
朱新民,徐晓慧,包括司机刘师傅全都心里反复重述郁瑶的话。
“实现了的叫理想,没实现的叫吹牛。”
朱新民越念越兴奋,忍不住握拳附和:“没错,实现了的叫理想,没实现的叫吹牛。我一定不会让我的话变成吹牛的。”
少年一路走来伴随质疑和失败,这一刻郁瑶这句话如晨钟暮鼓敲开少年的心结。
从此后,朱新民在机器研发上的热情如井喷,在未来,他也如今日在这里发下的誓言一般,实现了当初的理想。
不过,现在这个后来享誉国际将华国工业技术提升到与国际接轨的机器专家还是个叛逆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