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去而复返,入驻军中(上)(1 / 2)

紫玄纪 威猛曾老师 1192 字 2个月前

京师,紫禁城,太和门。

这是明代每日早朝的时刻,朝堂之中,群臣已经行完入朝之礼。

随着司礼监刘瑾的一声高喝,群臣皆起身,举目望去,看着那依旧空荡的龙椅,不少叹息声顿时又在朝堂之上响起。

“唉,皇上这都跑出去几日了,再这样下去,多少政事都要荒废了……”

“国不可一日无主,皇上却整日不在宫中,这成何体统……”

“边疆战事吃紧,如何抉择还需要皇上出面决定啊……”

“先帝爷,你看看吧,当今圣上如此,这可如何是好啊……”

……

群臣已然乱做一团,在底下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朝堂俨然变成了集市一般热闹。看得此景,站于前方的一位红袍大臣,上前了几步,轻咳了一声,道:“诸位大臣……”

听得此人开口,群臣之间的交谈声,嘈杂声顿时安静了些许,片刻后,终于完全安静了下来。

此人名为杨廷和,是当代的内阁首辅大学士,从正德七年开始,每当皇帝不在的时候,都是他代为理政。后来他母亲去世,他回家守孝,最近得诏而回,主持大局。

对于皇帝不定期消失的事情,他仿佛早已司空见惯,虽说无奈,但杨廷和还是扯了扯嗓子,朗声道:“诸位大臣,今日可有事启奏?”

闻言,人群中骚动了一会,随后一位身穿红衣官袍的老者,向旁移了一步,躬身道:“杨阁老,正德六年的黄河决堤,造成沿途不少城镇农田被毁,当时陛下曾经下令,免除江西、直隶、河南、山东等省“被寇”州县税粮一年。其中有一富人名为张义方,其万千良田和万贯家财也在此次灾害中无一幸免,尽数被毁,一家人最终活活在灾荒中被饿死。最近其后人正在当地击鼓鸣冤,称朝廷在当时置之不理,所造成的影响极大。目前已经收押,河南知府上书朝廷,是否将之以扰乱治安罪论处?”

杨廷和微微沉吟道:“此事刑部酌情处理便好,但有一点,要将影响降至最低。”

刑部尚书微微躬身道:“是。”

随后,一位红袍老者走出,启奏道:“首辅大人,边疆局势如今愈加恶化,鞑靼部族犯我大明之心已经昭然若揭,这几年屡次进犯我大明边境,致我边疆人民苦不堪言,请首辅大人早做定夺,要么重新规范互市,要么主动出击,剿灭鞑靼部族。”

杨廷和沉吟了一会,道:“陛下酷爱巡狩,而今又远在宣府,你所说的却不失为一个令陛下回京的好法子,万寿圣节疏奏一事,就由梁大人代为启奏吧。”

梁储一躬身,道:“是。”

又是一位大臣,走了出来,看起来像是个武将模样,他沉声道:“首辅大人,边疆局势如今愈加恶化,鞑靼部族犯我大明之心已经昭然若揭,这几年屡次进犯我大明边境,致我边疆人民苦不堪言,请首辅大人早做定夺,要么重新规范互市,要么主动出击,剿灭鞑靼部族。”

边疆问题,一直是大明的隐患,自从明武宗朱厚照登基以来,鞑靼部族就一直在骚扰大明边境,关于进攻鞑靼的问题,这几年也没少提上议程,可一提到战事,皇帝陛下就非要御驾亲征,弄得此事总是不了了之。要知道,目前距离大明最后一位御驾亲征的皇帝,当今皇帝的太爷爷,明英宗朱祁镇,当年他带领五十万大军北攻瓦剌,最后却全军覆没,成为敌人的阶下之囚,受尽屈辱。所以御驾亲征,对于当朝大臣来说就是个噩梦,说什么也不会同意,久而久之,也就拖到了今日。

杨廷和吐了口气,道:“鞑靼部族确实是我大明的一个隐患,但是征讨一个部族,兹事体大,还得从长计议。”

没办法,皇帝陛下不在,很多决定性的问题杨大人也只能和稀泥。其实他心里又何尝不知道鞑靼部族这几年的嚣张气焰呢,可是身在庙堂之高,又摊上这么一个主子,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很多事情,他真的做不了主。

又有几位大臣出身,禀告了一些问题,都被杨廷和一一回复处理,过了一会,眼见大臣已无事可奏,杨廷和说了声退朝,随着司礼监的一个高喝,众臣退朝,规范而出。

杨廷和处在大殿之中,看着大臣一个一个地出殿,眼神复杂,也不知道在想何事,又回头看了看那空荡荡的龙椅,一声轻叹,忍不住从嘴中吐出。

“杨阁老留步……”

正当杨廷和准备离开大殿的时候,司礼监刘瑾走了上来,对着前者躬了躬身。

杨廷和眉头微皱道:“刘公公,你有何事?”

对于太监,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厌恶。

现今朝堂,太监的权力可不小,杨廷和虽然极其反感他们,可表面功夫还是做的很到位。

“借一步说话,可好?”刘瑾满脸挂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