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小风波看似平息,实则暗流涌动。朝堂之上,诸多谏言纷至沓来,皆言突厥人不宜久留河南之地,应遣返漠南,以防后患。张素听闻此议,心中五味杂陈。漠南,那片辽阔而神秘的土地,蒙古族的故乡,如今分为三部,彼此间既独立又相连。将突厥人放回漠南,无异于放虎归山,未来变数,难以预料。
于是,张素决定面见李二,踏入皇宫,书房内,李二正凝视着地图,眉头紧锁,显然对结社率之事仍耿耿于怀。张素轻步上前,恭敬行礼:“岳父大人,小婿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李二未曾抬头,声音中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张素深知李二性格,便直言不讳:“岳父大人,关于突厥人归处,小婿斗胆建言。将其遣返漠南,虽可解眼前之急,然长远来看,恐非上策。突厥人若得喘息之机,日后势力壮大,恐成大唐心腹之患。不若加强边疆治理,促进文化交融,使之真正融入大唐,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言罢,书房内陷入一片沉寂,唯有烛火摇曳,映照出李二沉思的脸庞。张素的这番话,仿佛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在广袤的宫廷之中,张素轻摇羽扇,眉头紧锁,仿佛能洞察风云变幻。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忧虑与创意的火花:“陛下,微臣窃闻朝廷有意将突利麾下的突厥勇士逐回漠南荒原,此举在微臣看来,颇似夜间明灯下的逐影游戏,恐非长久之计。”
李二陛下闻言,手中那份沉甸甸的地图轻轻放下,目光如炬,望向张素:“哦?爱卿有何高见,愿闻其详。”
张素躬身一礼,继续说道:“岳父大人,试想,将一群勇猛善战的狼族放回他们的故乡,无异于放鹰归林,未来或成心腹大患。但微臣斗胆提出一计,何不化敌为友,将这些突厥勇士如星辰般散布于我大唐的辽阔版图之上?”
他展开双臂,仿佛是在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每一处安置之地,都将成为文化的熔炉,突厥的勇武与汉人的智慧交织融合。试想,长安的市集旁,突厥青年与汉人孩童嬉戏玩耍;洛阳的田间地头,突厥牧民学会了耕作的乐趣,他们的血脉中渐渐融入了农耕文明的温和与坚韧。时间如流水,他们终将不再是异族,而是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李二陛下眉头微蹙,沉吟道:“爱卿言之有理,但朕所虑者,非止突厥一族。吐谷浑虽已归顺,吐蕃却仍如暗流涌动,加之我大唐人口尚显稀疏,若贸然接纳过多异族,恐生内乱。”
张素闻言,苦笑两声,挠头不已:“岳父大人高瞻远瞩,微臣确是思虑不周。但若不让突厥人归乡,又恐养虎为患。”
李二陛下轻轻摇头,眼中闪烁着自信与智慧的光芒:“非也,爱卿。对于异族的治理,朕自有主张。且看这片漠南之地,已是我大唐版图上的璀璨明珠,但人烟稀少,正是安置突厥人的天赐良机。而漠北、漠西,西突厥的风云变幻,正是我大唐需紧盯之所在。让他们回归漠南,非但非患,反成我大唐边疆之盾,骑兵与战马之源,更解决了荒土无人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