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割据泰宁——朱瑾(2 / 2)

朱瑾在兖州失陷后,与李承嗣、史俨等率残部北奔沂州,却为刺史尹处宾所拒,又转奔海州,但汴军在后穷追不舍。朱瑾只得率部渡过淮河,投靠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杨行密亲自到高邮迎接,以朱瑾为淮南行军副使,并表举其为武宁节度使。淮南军素习水战而不擅骑射,自得河东、郓、兖等部骑兵,军声大振。

朱温既平郓兖,又欲尽吞江淮,于是兵分两路,入侵淮南。东路庞师古率徐、宿、宋、滑四州之军直趋清口,攻扬州,西路葛从周则率兖、郓、曹、濮四州之军进驻安丰,攻寿州,朱温自屯宿州,策应两路大军。淮南震恐,杨行密乃与朱瑾率三万大军北上楚州,向清口推进。

庞师古很快便进抵清口,他不听部将劝阻,将营寨驻扎在低洼之处,同时又恃众轻敌,平时以弈棋为乐,不作军事部署。杨行密于是让朱瑾堵塞淮河上流,准备以淮水冲灌汴军营寨。朱瑾随后又与裨将侯缵率五千骑兵偷渡淮河,打着汴军旗帜,自北向南直攻庞师古的中军大营。汴军仓皇拒战,又遭大水灌营,顿时陷入混乱。杨行密此时又亲率大军渡淮来攻,与朱瑾两面夹击,大破汴军,斩杀以庞师古为首的汴军将士万余人。

葛从周此时亦被寿州团练使朱延寿击败,退驻濠州,及闻东路军溃,乃撤军而去。当时,杨行密与朱瑾已乘胜西进,于是和朱延寿一同追击汴军,最终在淠水大破葛从周。汴军被“杀溺殆尽”,残部在撤退途中又有无数士卒冻饿而死,最终撤回汴州的不足千人,朱温闻听两路皆败,亦自宿州退回。自此,杨行密雄霸江淮,朱温亦无力南下相争,而朱瑾则连年北犯,成为朱温的东南之患。

朱瑾又随杨行密北攻徐州,屯于吕梁,后因朱温亲率大军来援,乃引兵撤走,却被汴军追败于下邳。唐昭宗以李俨为江淮宣谕使,拜杨行密为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封吴王,让他讨伐朱温。杨行密乃建立吴国,并承制封授官吏,以朱瑾领平卢节度使。不久,朱瑾随杨行密北征,但攻宿州不下,最终以“粮运不继”为由撤回淮南。

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当时,杨行密早已去世,其子杨渥继立,但在兵谏中被张颢、徐温所架空,杨渥拒不承认后梁政权,仍沿用唐朝年号,继续与朱温相抗衡。张颢、徐温又弑杀杨渥,改立其弟杨隆演,徐温随后又杀张颢,尽掌吴国军政大权。朱瑾在此期间一直效力于吴国,但在权力更迭中并没有发挥影响。

梁将王景仁入寇淮南,朱瑾与徐温率军抵御王景仁,起初败于赵步,随即又整军再战,在霍邱大败梁军。武宁节度使蒋殷据徐州反梁,归附吴国。后梁遂命牛存节、刘鄩讨伐蒋殷,朱瑾率军援救徐州,却为梁军所败。后来,徐温以长子徐知训居国都广陵辅政,自领兵出镇润州,后又改镇升州,但吴国大政始终都由徐温决断。

宿卫将李球、马谦劫持杨隆演,以勤王的名义召集库兵讨伐徐知训,陈兵于天兴门外。朱瑾恰自润州入都,率部击溃乱兵,擒斩李球、马谦。后来,朱瑾又与徐知训统兵北征后梁,围攻颍州,以配合盟国晋国的军事行动,后因梁将袁象先率军来救,乃撤归淮南。

徐知训辅政期间,骄横恣肆,不但凌辱诸将,甚至经常侮弄杨隆演,毫无君臣之礼,他早年曾向朱瑾学习兵法,得其悉心教授,后因向朱瑾索求名马被拒,竟派遣数名刺客去刺杀朱瑾。朱瑾将刺客悉数击杀,掩埋于后院,但却隐忍不发。后来,朱瑾派家妓去问候徐知训,却差点被徐知训强行占有,他愈加愤愤不平,数次劝说杨隆演寻机诛杀徐氏父子以除国患。

徐知训因忌惮朱瑾在朝中的地位太高,于是在泗州设置静淮军,外放朱瑾为节度使,朱瑾更是愤恨,遂决定诛杀徐知训。当时,徐知训在家中设夜宴为朱瑾饯行,朱瑾亦于次日一早去向徐知训辞行,却得知徐知训夜醉未起,遂以“不奈朝饥”为由返回家中。徐知训酒醒后,表示自己会在晚上去回拜朱瑾。

徐知训当晚来到朱瑾府中,朱瑾设宴款待徐知训,席间让宠姬频频劝酒,还答应将其此前索要的那匹名马相赠,徐知训甚喜。朱瑾随后又将徐知训请进内室,唤妻子陶氏出来相见。徐知训正与陶氏见礼之时,被朱瑾在背后用笏板砸倒在地,早已埋伏好的兵士随即冲出,将其杀死。徐知训虽带有随从数百人,但皆在室外,对其被杀一事丝毫没有察觉。

当时,朱瑾还特意在庭院内拴了两匹烈马,在请徐知训入内室时命人暗中解开马绳,用两马互相踢咬、嘶鸣的声音来掩盖内室发出的躁动声。朱瑾随即驱散徐知训的随从,骑马驰入王府,将徐知训的首级拿给杨隆演看,道:“我已为吴国除去这个祸害。”杨隆演惊惧之下,掩面避入内室,道:“此事是您一人所为,我什么都不知道。”朱瑾忿然道:“婢子不足以成大事!”他拿起徐知训的首级,狠狠的掷向柱子,转身提剑而出。

王府子城使翟虔此时已关闭府门,并领府兵围捕朱瑾,朱瑾跳墙而出,却摔折了脚,自知无法脱身,乃道:“吾为万人去害,而以一身死之!”说完便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二岁。

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在润州闻听广陵之变,当日便引兵入广陵平乱,族灭了朱瑾满门。徐温因亲子皆幼弱,乃以徐知诰接替徐知训执掌吴国国政,并命其将朱瑾的尸首沉入雷塘。后来,徐温亲自赶至广陵,徐知诰与严可求乃将徐知训的过恶尽皆告知徐温,徐温这才知道徐知训在广陵的胡作非为,怒气稍解,命人将朱瑾的尸首捞出,改葬于雷塘之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