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举兵反叛惊朝廷(1 / 2)

就在所有人翘首以盼,期望朝廷和草原人达成议和,生活回归正轨的时候,命运却和大伙儿开了个恶劣的玩笑,人们初闻此消息时,都差点惊得掉了下巴,不敢置信,怀疑对方是不是患了失心疯,开始胡言乱语起来。

这件事被认为是大燕朝灭亡的开始,也使朝廷和地方之间的猜忌日深,影响了此后数十年的局势,致使几百上千万人死亡,其后的朝代,更是花了几代人才重新达到恢复到战前人口,经济更是举步维艰。

那件事就是,镇南侯赵维均勾结草原人,举兵造反,借助同为南朝人的情报优势,推进极为迅速,不过短短半月,兵锋已经逼近洛阳。

从后来获得的情报来看,他为了这次的反叛,已经是蓄谋已久,所有忠与朝廷的军队,在和室韦人的战斗中消耗怠尽,留下的都是忠于他的嫡系。

他先是和巴舍尔合谋,双方从前后夹攻,出其不意,只用很短的时间就击溃了室韦人,室韦大汗铁托身死,余部四处逃窜,赶来增援的室韦留守部队,闻讯后匆忙撤至葱岭关外,各部落为了大汗之位,互相征战,再不敢惹指草原。

借着大胜余威,双方再次攻击卫国公宁清明的驻地,措手不及的宁国公,虽然提前收到了消息,却已来不及做出有效的调整,致使部队损失惨重,一边拼死抵抗,原地待援,一边八百里加急,飞报京城,要钱要人要物资,各地求援的奏折,很快堆满了政事堂和皇上的案头,京中的局势也是一日三惊。

轮训的上四军和各地抽调的禁军,在激烈的战斗中,暴露出了训练不足,养尊处优,士气低迷的弱点,被镇南侯和草原联军打得丢盔卸甲,战线一退再退,军中的猜忌之风也日渐高涨,保荐的边军将领和京中勋贵将领互相指责,每日争吵不断,弹劾的奏折雪花般飞往京城。

皇上不得不带病临朝,垂拱殿和政事堂的灯火昼夜不灭,每日来往的官员络绎不绝,全都忙得焦头烂额,几天甚至十几天不能回家都是常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路军反叛的细节也逐渐明朗起来,四月十九日,赵维均借着反攻的名义,卫集了凤翔路,永兴军路两路的高级官员,誓师反叛,校场之上,连斩二十七名官员,这其中包括王琳琅的父亲,凤翔路转运使王泓泽,张相的大儿子,张璇的父亲,凤翔府尹张世涛,起兵出征。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镇南侯赵家从来都没有举荐过自家子侄,到京城禁军以及凤翔和永兴的其他地方上任职,这个心思怕不是已经藏了几十年?

……………………

京城里的气氛再次躁动起来,人们一窝蜂的冲去米店,布店,杂货店,抢购生活必须品,很快店铺门口就竖起了“售罄”的牌子,这样进一步引起了恐慌,京兆府,巡城司大批出动,压制着混乱。

张嫂子攥着家里所有不多的金钱,跟随着众人反复奔走,抢购着有用的东西,好不容易攒下来的一点银钱,转眼就见底了,还是觉得很多必需品没买。

店里洗衣服的生意也一落千丈,在这个紧要关头,人们攥紧了手里的每一文钱,能自己动手的,绝不多花一文钱。

她匆忙回到店里,正是平时最忙碌的时候,却看见女儿无所事事的坐在房里,脑袋一点一点的,正在打着瞌睡,听到脚步声,猛的惊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