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文莱(2 / 2)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166 字 8个月前

同时,两者一开始都是走中下层路线,等到统治者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都只能配合。

典型是罗马帝国立基督教为国教。

对应的就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都有个标志性的事件。

这也难怪儒家会被认为是儒教了,跟天主教实在是太像了。

“某虽力薄,但却尽力而为。”

董任沉声道。

虽然这个任务有些不可能,但总要尝试一番。

聊起文教,自然得说说吕宋了。

学政开口道:“如今童子试都在吕宋办,名额约有一百六十人。”

“去岁,有名二十岁秀才,在顺天府参加乡试,成了举人,这是吕宋教化大成之始。”

董任赞叹道:“督宪教化百姓有方啊!”

“惭愧。”金堡故作矜持道:“治吕宋数载,如今才算是有所成就。”

这般,气氛愈发的融洽起来。

此时,在船舱中,数十口男女老少,住在略显宽敞的房间中,一个个面带迷茫。

忽然,几个水手挑着桶,将一桶桶的冰块被送了进来,给湿热的房间带来了凉意。

同时,大量的水果也送了过来,香甜的味道弥漫在整个房间。

朱慈烺睁开眼睛,先将水果分给年幼的儿子、孙子,然后再发给大人。

透心凉的冰块散发着冷气,狭窄的空间中,转眼就驱逐了热浪。

“爹,咱们去哪?”

大儿子突然问话,朱慈烺为之一愣:“我不知道。”

“但总算是能活下来,你就别多话了。”

“在这吕宋也挺好的。”大儿子都囔道:“远离大陆,而且还繁华的很。”

“都到海外了,难道真的要去欧洲?”

二儿子则撇撇嘴道:“西夷难保有狼子野心的,咱们不可能去那欧洲。”

“估摸着,或者半路上找一个荒岛,把咱们一家放下去。”

朱慈烺默然,这才是人性啊!

绍武皇帝怎么可能把一个把柄,送到那些西夷人的手中?

况且,既然能够去欧洲,自然也能够回大明。

故而,将他们一大家子放到荒岛,自生自灭是最好的结局了。

他们一家人十二口,分了四个房间,然后又用栅栏锁住,不准于二弟定王,三弟永王两大家沟通。

狭窄的船舱,只有一个小窗户透气。

从中可以望到码头的繁华。

朱慈烺心道,吕宋已经够远了,而且还很繁华,着实是个好地方。

可惜,这不是他们一家能待的地方。

即使他们孤陋寡闻,但在大明时也从公报上知道,吕宋是朝廷设的总督府,属于国土了。

他投目而望,几个孙子趴在窗口,小脸不断地张望着,满是好奇。

透过空隙,他也能看到码头的热闹。

此地虽好,却不是他们可居之地。

整个使团在吕宋盘桓了近三日,补充了大量的水果和物资,满载而去。

虽然是三千料大船,但金堡却很是多礼,直接命令数艘千料战船进行护航。

吕宋南下,就是婆罗洲,也就是文来苏丹国所在,其占据了这个世界上第三大岛的东北部,约莫三分之一。

沙捞越、沙巴,此时都是文来的,尤其是西班牙人远征婆罗洲,令其损失惨重,但终究是挺了过来,远不是后世那般丁点大。

“文来又称浡泥,在永乐年间,其国王就亲往南京朝贡,朝贡不绝。”

董任立在二层船首,手上握着一把望远镜,目光投向的远方。

在不远处的海面,一艘艘帆船,面对这样的庞大船队时,基本都是躲避,不敢招惹。

任何船只一旦到了海上,都会成为海盗中的一部分。

虽然带有使命,但董任还真的不介意捞点外快,毕竟离大明太远了。

不过此时,他的心思,却聚焦在即将登陆的文来。

“如今也在朝贡。”

董任放下了望远镜,衣摆被海风吹拂。

“我知道。”范正眯着眼睛,认真道:“在元末,福建人黄森屏因为清剿倭寇有功,故而太祖赐名森屏,其子孙在文来镇守。”

“汉人城之为总兵,文来则称之为国王——”

黄森屏带领家小,在婆罗洲开荒立业,安抚镇守着汉人,所以被文来人称为国王,实际上是诸侯。

当时在婆罗洲的东北部,苏禄王国的西王盘踞,不断的攻击文来,黄家带领汉人帮忙,稳固了局势。

所以娶了苏丹的女儿,嫁妹给苏丹的弟弟,艾哈迈德亲王。

后来,黄森屏帮自己的人妹婿继承了王位,为文来的第二任苏丹。

黄森屏的妹妹和第二世苏丹艾哈迈德没有儿子,只有一女。

其嫁给先知后裔,沙里夫阿里,其后代为文来的历代苏丹。

某种程度上来说,苏丹家族有黄家血脉。

由此,在文来王国,黄家世代作为汉人之首,辅助朝政。

这也是为何文来的华人较多的缘故。

与大明渊源是有的,但不多。

“宣威海外吗?”韩密忽然走过来。

“咱们这一趟,与昔日的三宝太监相差不离。”

董任忽然笑道。

传闻当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而他们下西洋,可真的是载有朱家人。

“文来饱受欺凌,咱们正该出现。”

范正昂首道:“皇明威震天下,荷夷岂敢放肆?”

韩密则微微摇头,轻笑道:“那倒是不必,文来这般国家,弱小而又无助,还有些许的汉人。”

“这不正是建立藩国的好地方吗?”

此话一出,董任和范正为之一惊,相互一视,觉得大有可能。

且不说韩密是锦衣卫千户出身,对于皇帝了解甚多。

更不用提了,文来距离吕宋和齐国这般近,位置好,还有汉人助益,实在是太妙。

“真有此事?”董任问道。

“八九不离十。”韩密认真道:“分藩就国,南洋是最合适的地方。”

“偌大的婆罗洲,分封三四个藩国很是容易,能省去不少的事。”

范正点头赞同:“陛下诸子渐长,国内不封,那只有在海外就国了。”

董任轻叹道:“安南为秦国,缅甸为孙氏,这些藩国都逃脱不得了。”

“那咱们就去一趟文来,为朝廷打探下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