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令,追封洪先生为忠襄公,赐钱五千两治丧。”
“是!”一旁的宦官忙应下。
叹了口气,顺治登上了马车。
“陛下!”汤若望安慰道:“您算是极其优荣了,洪先生地下有知也定然欢喜。”
“这些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的。”
顺治摇摇头:“洪承畴这条忠犬死了固然可惜,但我是在叹息,整个大清的俊杰也日渐凋零了……”
在奉京,满清也经常举办科举,但参加的都是一些汉人和满、蒙高官们。
一科录取三十人,只有两百来号人竞争,得出的良才能有多少?
屈居一隅,果然是个慢毒药,长久下去必然会死去。
“战事,已经不可避免了。”
顺治呢喃着,眼神逐渐坚定。
……
此时,安南的升龙城,陷入到了一场激烈的战事中。
原本按照估计,秦军抵达升龙前会遭受层层阻击,消磨其锐气,打击后勤,等他们抵达升龙时已然是精疲力竭。
而这时候的郑军,则养精蓄锐,一鼓作气将其消灭,再次统一整个安南。
可不待他的十万府兵集结完毕,秦军就从海上而来,一鼓作气直接包围了升龙城。
此时城内只有区区三万大军,只能勉强守城,那城外的一万大军根本就无可奈何。
“大王——”
郑柞穿着铠甲,带着一对人马巡视着城头,满脸严肃。
面对问候的武将,郑柞只是点点头,然后径直离去,一丝不苟地进行巡逻。
这些军队都来自于升龙附近的府兵,一边耕种一边操练,世代为郑氏兵,对于郑柞那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至于黎王,除了文武大臣们知道,普通人甚至早已经改朝换代了呢!
逛了一圈后,郑柞离开了城池,回到了属于自己的王府。
这时候,文武们站成左右两列,恭敬的向他问候。
“黎氏怎么样了?”
郑柞脱掉了铠甲,牛饮了一口水,坐在龙椅上,随口问道。
“主上龟缩殿中,不敢乱来。”
“安分就好,省得出来给咱们捣乱。”
整个安南,一直是黎氏当家,郑氏做主,合作的天衣无缝。
而之所以不废除黎氏,无外乎莫氏占据高平,一旦郑氏自立,那么就失去了大义名分,整个统治就危险了。
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对于高平的莫氏都是持支持态度,就想着制衡安南。
要不是之后高平支持三藩之乱,被清军擒拿,莫氏起码能坚持到底。
就算如此,康熙也亡羊补牢,亲自调停了阮氏与郑氏之争,让他们以灵江为界,南北对立。
这种南北朝情况,坚持了两百余年。
郑柞忽然问道:“府军还有多久能集合?”
“如今城外的秦军还不多,要是等他们合围了,那就威胁了。”
“大王,城北还有两万人聚集,不曾进城。”
这时候,某人抬头道:“升龙城内的粮食不足,很难供应更多的军队。”
“另外,秦军一直在阻拦大军入城,而府军很难打过秦军……”
“废物——”郑柞愤怒道:“我花那么多的土地养着他们,就这样来报效给我的?”
所有人无言以对。
一万秦军自海上而来,乘风破浪,犹如一只利箭,不知道戳破了多少的郑军。
十来天的功夫,就有两三万府军溃败,使得无人敢野战。
而郑氏的府军,效彷的是唐朝。
分发土地给士兵,免除赋税和徭役,只要让他们服兵役,自备粮草和武器。
随时随地能够召唤十万大军,这也是为何郑氏雄据红河平原的原因。
当然了,由于远离家乡,故而士兵们一旦南下就士气不振,三番五次的打不过阮氏,硬生生造就了一个南北朝。
利弊皆有。
“报,秦军开始攻城了——”
“看来,那些秦军开始合围了。”
郑柞冷脸道:“从南方而来的士兵,不知道有多少……”
升龙城墙高耸,士兵们不惧危险,踩着云梯,不断地攀爬,脸上满是热烈。
在城墙上,守城军队高声呐喊,丝毫没有畏惧之心,使用弓箭等武器进行勐烈的反击。
秦军如潮水般涌向城墙,他们用巨大的投石车向城墙狠狠地投掷石块,城墙被震得摇晃不止。
弓箭手们站在箭塔上,向城墙上的郑军射击,形成了一场惨烈的箭雨战。
郑军也不甘示弱,他们用热油、石头、棍棒和弓箭进行防守,每个士兵都非常勇勐,宁死不屈。他们用各种办法抵御秦军的进攻。
整个城池都笼罩在硝烟中,随处可见尸体和血迹。双方的伤亡都非常严重,但秦军始终占据了优势。
远处,秦王紧紧盯着这场攻防战,不曾偏移半分。
朱静也默默地看着,对于那些人员伤亡,毫不在意。
“这场战事,不知伤亡多少人。”
良久,秦王才叹了口气。
“殿下,秦军一路上顺风顺水,硬仗几乎等于无,要没有这场硬仗,怕还是废物。”
朱静则冷静道:“统一整个安南后,真正的考验也就来了,如果没有一只经受考验的军队,那么您的统治就未必安稳。”
“那些豪强大族们无理的要求,您可以不管,直接镇压就是。”
秦王沉默不言。
他的鼻腔之中满是硝烟,打了几个哈欠:“那么,朱将军,你觉得要死多少人,才能拿下升龙?”
“万八千人就差不多了。”朱静看着眼前的战场,毫无感情地说道:“这次军队就能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