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显,文帝黄初中,书吏李若贪其妻色而杀显。太守胡质为之伸冤。
王髦,曾以剑赠杨修。修以此剑献魏太子曹丕,曹丕常佩之。丕即位,召见髦,赐之谷帛。
董访,三国时魏官吏。济阴定陶人。定侯董昭弟,访先在张邈军中任职、后归于曹操。魏文帝赐访爵关内侯。
游楚,字仲允,冯翊人。三国时魏官吏。初为蒲阪令。曹操定关中,张既称楚才兼文武,操遂以为汉兴太守。后转陇西太守。太和中,蜀诸葛亮出陇右,吏民骚动,天水、南安太守各弃郡东下,楚独据陇右,率吏民城守。以功封列侯。明帝诏特听朝,罢会,自表乞留宿卫,拜驸马都尉。数岁,复出为北地太守,年七十余卒。
张恭,三国时魏官吏。敦煌人。建安末,敦煌太守马艾卒官,府又无丞。恭时为功曹,以素有学行,郡人推行长史事,恩信甚着。遣子张就东诣曹操,请委派太守。时酒泉黄华、张掖张进各据其郡,欲与恭并势以便割据。张就至酒泉,为黄华所拘执,张就不为所屈。恭即遣从弟张华攻酒泉沙头、乾齐二县,又连兵寻继张华后,以为首尾之援。又遣铁骑二百,逢迎太守尹奉。黄初二年下诏褒扬,赐爵关内侯,拜西域戊已校尉。数岁征还,将授以侍臣之位。至敦煌,固辞疾笃。太和中卒,赠执金吾。
郭表,三国时魏将领。安平广宗人。文德郭皇后从兄。皇后父郭永数子早丧,表遂继永后,文帝时拜奉车都尉。太和四年,封安阳亭侯,又进爵乡侯,迁中垒将军。后又迁昭德将军,加金紫,位特进。青龙三年,进爵观津侯。
李伏,东汉末曹操部属。任左中郎将。延康元年,上书陈图谶、符命,向曹丕“劝进”
乐详,少好学,建安初,详闻公车司马令南郡谢该善左氏传,乃从南阳步诣该问疑难诸要,今左氏乐氏问七十二事,详所撰也。所问既了而归乡里,时杜畿为太守,亦甚好学,署详文学祭酒,使教后进,於是河东学业大兴。至黄初中,徵拜博士。于时太学初立,有博士十馀人,学多褊狭,又不熟悉,略不亲教,备员而已。惟详五业并授,其或难解,质而不解,详无愠色,以杖画地,牵譬引类,至忘寝食,以是独擅名於远近。详学既精悉,又善推步三五,别受诏与太史典定律历。太和中,转拜骑都尉。详学优能少,故历三世,竟不出为宰守。至正始中,以年老罢归於舍,本国宗族归之,门徒数千人。甘露二年,详年九十馀,上书讼畿之遗绩,朝廷感焉。
程晓,三国时魏官吏。字季明,东郡东阿人,程昱之孙。文帝时以昱功封列侯。嘉平中为黄门侍郎,时校事放横,晓上疏指斥校事之官干预庶政,于是遂罢校事官。迁汝南太守,年四十余卒。
辛机,三国时魏官吏。黄初中,被任命为酒泉太守。群人黄华与西平人曲演、张掖人张进相结为乱,自称太守,拒不纳机。
邹岐,三国时魏官吏。文帝即位,初置凉州,以安定太守岐为刺史,遭到地方势力抵制。
许芝,三国时魏官吏。东汉末,为太史丞,向曹丕上符命,条陈魏代汉见于谶纬。曹丕称帝,为太史令。
宗惠叔,东汉末南阳人。曾告诉魏太子曹丕钟繇有美玉,丕使人说之,得玉。
脂习,字元升,京兆人。东汉末官吏,中平年间仕于郡,公府辟,除太医令,曾随汉献帝西迁长安,又从至许昌。与少府孔融善,因为融奔丧,被曹操贬谪。魏文帝时赐拜中散大夫。年八十余卒。
薛悌,字孝威,东郡人。东汉末官吏,出身寒微,任兖州从事,时郡县叛迎吕布,悌与程昱协谋,得保三城以待曹操。年二十二,升泰山太守,与陈矫结为亲友。操定冀州时,悌与王国为其左右长史。后至护军、中领军。又任魏郡太守及尚书令。魏文帝称悌为驳吏,赐关内侯。
羊秘,三国时魏官吏。泰山平阳人。羊续之子。建安末为侍御史。后拥戴曹丕代汉称帝,官至京兆太守。
徐统,故尚书令徐奕族子。奕死无子,曹丕以统为郎,以奉奕后。
李胤,字宣伯,辽东襄平人,三国时魏大臣。幼孤,以孝闻。初仕魏为郡上计掾,州辟部从事、治中。后入为尚书郎,迁中护军司马、吏部郎,出补安丰太守,累迁御史中丞。灭蜀之役,为西中郎将、督关中诸军事。后为河南尹,封广陆伯。晋武帝时,积官司徒。卒谥成。
张承,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之乱时,承欲合徒众加以讨伐,后依弟昭之议,辞官归家,与兄范避地扬州。应袁术招请而往,进言数次而术不悦,遂去之。曹操平冀州,表以为谏议大夫。魏国初建,承以丞相参军祭酒领赵郡太守,有政绩。曹操西征张鲁,征承参军事,至长安病卒。
王雄,字元伯,琅邪临沂人,三国时魏官吏。曾任涿郡太守,后为幽州刺史。
李基,李通之子。建安中,通死于军旅,基袭爵都亭侯。曹丕即位,诏拜奉义中郎降。
严苞,字文通,冯翊人,三国时魏官吏。有才学,建安初应州辟。历守二县。黄初中以高才入为秘书丞,数奏文赋,文帝异之。出为西平太守,卒官。
诸葛璋,三国时魏谒者仆射。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籓。
任览,三国时魏长水校尉任峻中子。河南中牟人,魏文帝追录任峻功绩,封其为关内侯。
邢友,太常邢颙之子。黄初四年,颙亡,嗣爵关内侯。
庾嶷,字劭然,颍川鄢陵人,三国时魏官吏。魏初为议郎,正始中官至太仆。
周生烈,姓周生,名烈。炖煌人,三国时魏文士。魏初被征注书,着有《义例》等。